背景材料
有一位年轻的女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很好,经常给学生们讲故事,还常常从家里带些吃的给孩子们吃。可她也很严厉,上课的时候常常会用教鞭猛敲一下桌子,把正在嬉闹的学生们吓一大跳;有时当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也拿教鞭在他们的头上敲击一下。虽是这样,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这位老师,因为她教给他们知识,让他们体会到了上学的快乐。
然而有一天,这位老师却把教鞭折断了,流着泪说:“以后我再也不用教鞭了……”
原来位老师虽然年轻可身体并不好,讲课的时候总是“吭吭”地咳嗽。班上有个学生偶尔听村里的医生说,只要用一种叫做“麦冬”的草药泡水喝,咳嗽就会好。于是,这个学生便四处去打听哪里有这种草药。几天之后这个学生得知邻村他的姑夫家里有,他非常高兴,吃完午饭就跟着姑父到他家去取草药,然后便急急忙忙地往回跑,可是到了学校他还是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没有做声。当老师看到他那十分狼狈而又沉默不语的样子时,不禁火了,顺手用教鞭在他头上重重地敲了一下……
案例思考题
1、你认为老师用教鞭打了学生后会怎么做?
A.向学生了解情况 B.向学生道歉
C.打就打了,不予理睬 D.其他
2.如果你是学生,你如何看待老师手中的教鞭?
A.打人的工具 B.可有可无
C.必要的教学工具 D.只是个道具
案例分析
这位老师回忆说,孩子挨了教鞭后,当时就委曲地哭了。
下课后,老师将孩子叫到办公室。当这个学生哭着说明了原因之后,年轻的老师忍不住将他搂到了怀里,眼泪不住地流下来……再次上课的时候,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检讨了错误,并当场折断了教鞭。
老师不是完人,有时由于不了解情况会委屈学生,会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而粗暴地伤害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但是只要像这位年轻的女班主任那样,事后勇于向同学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改正就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师,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这使笔者想起有位班主任李老师讲的类似的一件事:
有一次,李老师进教室看到地面不干净,就问今天是哪组值日。她得知后,批评了那组一个平时常违反校规的学生。事后老师又了解到,一星期前英语老师给他换了座位,那天不是他值日。是老师冤枉了他。于是,李老师几次想找他了解事情的真相,他都不愿谈。他抵触地说:“老师都是对的,我总是错的。”李老师又从其他任课教师处了解到,这个学生个性强,调皮。有学生也反映,低年级时他曾被老师错误批评过,也曾向老师辩解,但老师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他对老师有对立情绪,上进心、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老师几次找他谈话,向他道歉,并在班会上承认了自己错怪了他,同时教育了那个应该值日的学生。李老师为防止再犯此类错误,当场立下一条班规:以后的班会课留有同学给老师提意见的时间,给老师提意见,可当面提,也可用无记名写纸条等形式提。这项活动开展了一年多,事实证明老师能虚心地接受学生的意见,并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个受过委屈的学生被老师的真诚和爱心所感染,从此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的行为教育了学生,使班里的许多工作走在了前头。
其实,教师有错向学生道歉并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不但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更能减少对学生心灵的伤害。自尊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丧失了自尊心,也就丧失了人格。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是要通过老师和家长从小对他的尊重和爱护而培养起来的。据来自少管所的调查,许多少年犯就是因为在学校、在家庭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关爱,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严重伤害,才破罐子破摔、走入歧途的。老师的道歉,如果能重振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能抚慰那些稚嫩的心灵,老师还会在乎自己那一点面子吗?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坦然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它的作用甚至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向学生认错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诚实、有错就改的好品质。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等无法取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