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在范老师所教的班上,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在一次课上,范老师问他“什么叫物距、像距”这样一个书本上可直接找到的问题,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呢?”“我找不着。”范老师还以为他是上堂课没有专心听,加上没有复习造成的,于是老师就请其他同学起来回答,并指出在课本上哪一页哪一行。这样一来,范老师想他一定会回答了。于是再请他回答,但他仍脸色冷淡,生硬地回答:“我不晓得!”终于,范老师耐不住了,厉声地说:“你起先讲不知道,情有可饶,我请其他同学回答,并指出在课本上什么地方,结果你还是个不晓得,你分明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干吗非要如此?究竟是什么原因?莫非是心理病态?你不会,课后到办公室我再来教你,直到教会你为止……”
范老师不加遏制地发泄着,全班鸦雀无声,大家冷冷地看着他。他低垂着头,时而把眼皮抬起来扫视老师一眼,以观察老师的表情。范老师心里也琢磨着:或许是有其他原因,或许是自己不好,不应该非要他回答……但范老师没有道歉,继续上他的课。其实范老师的心仍放在他身上,也曾几次把目光投向他,想以期待的眼神、友好的示意,转变他的情绪,然而,他耷拉着脑袋,沉沉地垂着眼帘,再也没有看老师一眼。
下课后,他拿着课本随范老师一起来到办公室。老师推心置腹地对他讲:“刚才,我的心情过急了。你不会,也是正常现象。我有责任,不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厉声批评你,弄得你难堪,这是我的过失,在这里我首先向你道歉!然而,对于那个问题,你到底会不会啊,现在我教你好吗?”
案例思考题
你认为该生为什么如此回答老师的问题?
A.确实不知道 B.知道也不想回答
C.老师不喜欢他 D.其他原因
2.你认为老师对该生的回答会出现哪种反应?
A. 气愤 B.震惊 C.平淡 D.自责
案例分析
首先听听师生间的一场对话:
他垂着头,低声说:“老师,对那个问题,我会的,是我不愿意回答。”“啊!那是为什么呢?”他沉默片刻说:“对于你的提问,我回答和不回答,反正都一样,老师,你好像本来就不喜欢我……”他说着,眼里含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了!
范老师吃惊地看着他,轻轻地问他为什么这样想。“我猜的,我看你总是把眼光投向别人,很少看我……反正我不好了……”
听到这儿,范老师震惊了,作为老师他可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呀!其实老师常常把目光投向全班的每一个角落,示意着同学们,怎么偏偏忽略了他呢?莫非是教育中的疏忽和不在意!想到这儿,范老师微笑着说:“那我今天课上不是请你起来回答问题了吗?不是不止一次地把目光投向了你吗?”
“老师,”他抬起头来,“你说我心理病态,我不理解您的话,总之我觉得蛮重的。”对他受的委屈,范老师坦诚地和他谈了当时的心情及看法。
经过谈话,彼此沟通了,距离拉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范老师事事处处关爱他,师生关系很融洽,他也很热爱范老师所教的学科,到期末,他的成绩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这件事情,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细想起来,是有深刻原因的。很多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或者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因为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于是各种表扬、奖励轮不到他们,当班干部、进兴趣小组没他们的份,课堂提问也很少“光顾”他们,甚至老师的目光也极少投向他们。于是,他们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人群。但是,正如阴影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照耀一样,这些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愿望尤为强烈。
在愿望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些诸如不愿回答问题这样的不合常规的行为。理解他们的要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之中,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是否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班上有没有这样被自己“遗忘”的学生?但愿每个老师能努力消除自己视野中的“盲区”,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既爱中意的“白天鹅”,更要爱看不惯的“丑小鸭”。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目光和语言,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就会消除学生内心所有的疑虑和误会。老师,请将您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您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