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促织

查询教案说课设计的详细结果
成“巨身修尾”“状极俊健”,反而把它写成又小又蠢,同时暗暗透露它乃神物。这样就在巨大的反差中生发出种种怪异有趣的情节。
成名捕捉的过程一波三折,由“喜而捕之”到“劣之”,为什么“以其小,劣之”?因为上品蟋蟀,形体上必须“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大”,色彩上则是“白逊黑,黑逊赤,赤逊黄,黄逊青”。为什么后来又觉得“意似良”?因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而按明刘侗《促织志》,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标志,所以“喜而收之”。但到底有缺陷,所以“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
与“蟹壳青”比试,也是一个跌宕的场面。“虫暴怒”前后,全然两个局面。起先,一大一小,一动一静,而促织的主人,一个是一笑再笑,一个是惭怍不已。待到“虫暴怒”,则天翻地覆,小虫竟“轻捷善斗”,“直敌领”,大笑者大骇了,惭怍者大喜了。作者趁势推进一步,设计虫鸡相斗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鸡取进攻态势,“径进以啄”“健进,逐逼之”,而虫由防御而至跳上鸡冠,力叮不释,出奇制胜。又用成名的心情作烘托,由“骇立愕呼”,到“顿足失色”,到“益惊喜”,这个场面多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来,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
【小结】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情节发展有三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成名不能按时上缴一只合格的促织,结果接连遭到官府毒打,生不如死。忽然得到神巫的指点,捉到了一只“状极俊健”的促织。(板书:征促织而不得——喜得佳品)
第二次:成名的儿子不小心使促织死掉,畏惧之下,他自己也跳井身亡。(板书:得而复失)
第三次:成名的儿子化身为一只小促织,极为勇猛善斗。成名把它献上去。小促织逐层进献,到了皇帝那里,皇帝非常喜欢它。于是逐层赏赐下去,成名很快富贵起来。(板书:失而又得,因促织富。)
曲折多变的情节发展既引人入胜,又能更充分、深刻地表现统治集团的荒谬、苛酷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提示】情节的跌宕起伏,体现了人物的悲与喜。“征促织而不得”,作者集中笔墨写了成名的痛苦心情:郁闷欲死,惟思自尽;“问卜得图——按图得虫”,绝处逢生,成名由悲而喜;儿子“扑死小虫”,畏惧自杀,成名再次陷入困境,由喜而悲;成名的儿子化身为一只小促织,极为勇猛善斗,成名把它献上去,因此而富有,由悲而喜。三次转折,表现了成名的悲喜起伏变化,让读者看到成名整个生命的意义都集中在一点:蟋蟀,一只跟他毫不相干的小东西,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促织决定了成名一生的命运,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深刻地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活动设计3】讨论: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详?哪些情节写得略?这样写得作用是什么? 
【点拨】情节的描写并非都很细致,而是有详有略,用详反跌略。详写成名一家觅求蟋蟀的忽得忽失,忽忧忽喜过程,略写皇上喜悦、抚宰“蒙荫”的结局,前者的“详”,就反跌出后者已荒唐、腐朽到了怎样的程度。不但全文,每个细节的描写也常用详来反跌略,如村中少年找成名斗蟋蟀,详写少年三次嘲笑的情状,略写虫斗过程,前面的详就有充分的反跌作用。
这种反跌作用,不但反映在详略安排上,还反映在同类性质细节描写的处理上。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二、三两次都详写,但前者详在“执图冥搜”,后者详在迷离恍惚,前者突出视若珍宝,后者突出“惴惴恐不当意”,而实际上后一次获得的蟋蟀更有异能。这就不但互相反跌,而且跌宕多姿。
随着情节变幻和内容性质的不同,作者运笔也有变化。写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用工笔描绘;写故事的开端和结局,用粗笔勾勒。同样是粗笔勾勒,文笔的感情色调又有区别。前者饱含对成名一家的深切同情,后者饱含对皇上、抚、宰的辛辣嘲讽。这种工笔与粗笔的交替使用和感情色彩的变化,就使作者的文笔,也同详略处理一样,显得跌宕多姿。
【活动设计4】探讨写作特点二——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
1、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其成功之处:①在心理上的细微曲折的变化,符合人之常情;②在虚幻情景与心理描写结合,逼似生活真实。如成名看到神示画图,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好像出现了希望;“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希望又近了一步;“执图诣寺”后,看到“俨然类”,希望更近了一步。这事本来荒诞不经,但人物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加以“蹑迹披求”,发现“虫伏根”后的“扑”“掭”“灌”“逐”的描写逼似实际生活情景,就使人只觉情状“如在目前”,而忘了它的荒诞。
又如成名捕捉九岁儿子魂魄所化的蟋蟀,为什么听到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觉得原先那条虫“宛然尚在”?这是他一夜僵卧长愁、神思昏乱的错觉。“见虫伏壁上”,“审谛之”,为什么“以其小,劣之”?因为上品蟋蟀,形体上必须“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大”,色彩上则是“白逊黑,黑逊赤,赤逊黄,黄逊青”。为什么后来又觉得“意似良”?因为它“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而按明刘侗《促织志》,这些正是一等上品的标志。但到底有缺陷,所以“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事虽神秘,但结合蟋蟀的鉴别,写出了人物心理细微的曲折变化,就仍使读者感到真实。
2、对促织的描写细腻、逼真,绘形绘声绘神。
作者写促织的外形,大佛阁的一头,是“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蟹壳青”则“庞然修伟”,写小虫,则“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可见状物的传神与精细。动态描写,则绘声绘影,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小虫与“蟹壳青”斗: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小虫貌不惊人,一“斗”惊人。两个“不动”,形若痴呆畏葸,不料这正是一种大将风度。一个“暴”字,动静陡转。“遂相腾击”四字,能表现一个连续的激烈的厮斗过程,能调动你的想像。“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那奋勇搏击之状如在眼前。小虫的鸣声,一说“振奋有声”,似听得见叫声,看得见英姿,似在宣告初战告捷,似在自我鼓舞斗志,准备着最后的一搏。而最后的鸣声,是“翘然矜鸣”,叫声、形状、神气都栩栩如生,“矜”字尤其形神毕现。
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像力特别丰富,特别奇妙。波德莱尔说,想像乃“真实的皇后”。真实加想像,这样的志怪小说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性有深度,这样的志怪小说其情节有如万花筒,特别奇妙有趣,值得欣赏。
三、布置作业:P172练习三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分析写作特点,探讨文章的主旨及“人异化为蟋蟀”的意义,评价作者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试分析作品如何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
【点拨】写作特点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虚幻的。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身化促织而轻捷善斗,这两个神鬼怪异的情节,将人间悲剧幻化成喜剧的形式,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皇帝正经事不干,一味玩小虫,这是何等荒诞。对此,作者谴责和讽刺的意味非常辛辣。
【活动设计2】结合课文讨论问题。
〖问题1〗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点拨】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问题3〗结尾“异史氏曰”是否为多余笔墨?
【点拨】这种写法是受史传文学的影响。我国著名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的传记之后加上“太史公曰”的评论,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其后的史传散文多用这种评论形式,通过评论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说明主要有三点:一是从贪官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乎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意;二是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有善报”的宿命论思想;三是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的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苦难之上的,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活动设计3】如何看待人的异化——人变蟋蟀。
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现在却似乎发生了莫明其妙的变化,倒转过来了──人成了一头无可奈何的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对于成名这一家,难道情形不正是这样吗?蟋蟀,成了主宰他们一家的生和死、凶和吉、祸和福的凶神恶煞!
这种人与物之间不正常的异化关系、人的“异化”,正是《促织》的深刻内涵。
从像虫子一般可怜的人的眼里看去,蟋蟀仿佛具有神的意志和神的巨力,威严极了,可怕极了;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为了逃避灭亡的命运,只得献出“人”的庄严身份,心甘情愿去做那样一只小小的蟋蟀。悲剧的顶点还不是人之投井自尽,而在于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也一起否定了。人变成了蟋蟀,人的异化,这第二次自我否定比第一次自我否定更为可悲。
民间文学中有殉情夫妻双双变为比翼鸟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翼鸟象征着封建社会中最可贵、最难得到的爱情。而《促织》中的“人变蟋蟀”的深刻意蕴,与它们都有所不同,作者正是通过“人变蟋蟀”揭示了在不合理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说课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促织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林中小溪》赏析
    话题作文复习教案

    故乡
    纸船
    毛泽东词二首第一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第二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第三课时
    毛泽东词二首第四课时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
    桥之美
    《谈中国诗》学案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
    吟诵青春: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案
    职专第二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沁园春  长沙
    《都江堰》课堂实录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对比阅读…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
    巨人和孩子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
    《荷》专题
    死水
    《客至》教学实录
    苏教“诺曼底”号遇难记讲学稿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开展一次辩论赛——语文活动课教案
    广告与生活——语文活动课教案
    让智慧与激情共飞扬——对话式教学实…
    中国现代诗三首赞美
    人生寓言
    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斑纹》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装在套子里的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
    蜀道难
    只要有心,机遇总会来到
    《客至》教学实录
    孟子见梁襄王
    将进酒
    人生寓言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
    作文训练《我不是差生》
    孔乙己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课…
    《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
    陋室铭
    孟子见梁襄王
    《谈中国诗》学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
    趣谈对联及对联文化
    致女儿的信
    规范性议论文写作
    《辛德勒名单(节选)》教学设计
    雨霖铃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落日》教学设计
    《诗经》三首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
    《桥之美》教学设计
    陈情表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详案
    陈情表
    将进酒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文言文句式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
    有关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教案
    《孟子见梁襄王》课堂实录
    真实记录――一堂语文课
    时间
    星星变奏曲
    兵车行
    蜀道难
    《旧日的时光》备课参考
    逍遥游
    《箭与歌》备课参考
    人生的境界
    《别离》备课参考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创造学思想录
    有的人
    劳山道士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珍珠鸟教案
    外国诗两首
    《故都的秋》
    烛之武退秦师
    答谢中书书
    勇气
    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现状及培养研究
    高二第三册第16课短文两篇(美腿与丑…
    议论要有理有据
    “议论要有条有理”教案
    相信未来
    洲际导弹自
    《阿里山纪行》(一)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备课笔记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参考
    十八岁和其他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四季
    傅雷家书两则
    报任安书
    《我的五样》教案
    《肖邦故园》《发现》《祖国土》课文…
    《拿来主义》课堂教学实录
    《孟子》两章
    沁园春 长沙
    爱莲说
    我与地坛(节选)
    《钱》(粤教版必修五)
    《原毁》教案
    作文教学课--快与慢
    珍珠鸟说课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
    足不出户知天下
    书愤
    《兵车行》教学实录
    声声慢
    我很重要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
    成长的烦恼——活动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活动课教案
    《废墟的召唤》
    我的五样
    沁园春·长沙
    作文训练设计《我的校园》
    <<父母的心>>说课教案
    语文版 八年级下 《现代诗两首》教…
    六月,我们看海去
    走进对联——活动课教案
    日记作文训练案例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
    米洛斯的维纳斯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八册上第一单元教…
    《一个文官的死》
    《幽径悲剧》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花季·雨季》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扬州慢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
    《蜀道难》教学实录
    作文教学:让我们的语言“亮”起来
    孔乙己
    《都市精灵》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敬业与乐业
    语文版九下第一单元《家》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今生今世的证据
    口语交际----向你推荐一首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更浩瀚的海洋
    《祖国土》教学设计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采桑子·重阳》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教参
    《林黛玉进贾府》学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