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爬行;―――――――(灰色的行列指什么?象征什么?)艰难前行
学生可以说出来亦可,说不出也没有关系,说的不是这样的更没有关系,一律鼓励。教师可以直接讲授。这个问题的可以让学生基本完成对整个第一节的解读。
四、小结(完成第一节解读后,从语言的角度开始有所收获)
我们看到,诗歌的第一节中,诗人表达了对历经沧桑的祖国的感受,描绘了我们民族充满苦难的生活图景(教参语),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说教,没有数据,没有所谓的哲理,没有论据,没有事例,没有明确的地点和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没有面目清晰的人物形象,没有事件,没有戏剧化的情节,没有心理矛盾,没有行为冲突,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感叹号,没有特别值得指出的修辞,但是却有沉重的思考,有悠远的思绪,有滚烫的情感,有广阔的画面,有无法言传的感动,这是为什么?(停顿!)
这就是意象的力量,这就是形象的力量,诗歌的力量。意象和情感,再加上诗歌独有的智慧,就构成了我们眼前所见的诗句。我们可以解读它,但我们难以描绘它的美。这种美,难以复制也难以翻译。
以“我要以荒凉的沙漠”等句为例,你不能说:“我要以槽子船拥抱你”,这样很怪异,但是原句却很美,在意象展开之后,这种美开始呈现。沙漠,小路,骡子车,我要以这些拥抱你,其含义无非是,我要拥抱每一个人,我会以小路,骡子车,我要以这些拥抱你,其含义无非是,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地点,在每一个时刻,每一个人,这是诗人和每一个人(民族)的血脉联系。但是,诗人不说“我爱你中国”,在他的笔下,没有辉煌的国度,没有发亮的口号,没有光鲜的思想,而是“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甚至是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一架再普通不过的骡子车”。这告诉我们这样几件事实:1、意象的力量无穷大,有的时候,意象抵得上一支军队2在诗歌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我要以。。。。。拥抱你”这个句式,这个奇怪的念头不是意象本身,这是另一种诗歌智慧,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致橡树》当中再分析。3、要提高语言,就要阅读高手的东西。(升旗仪式)
另外,也要注意,
五、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节,提问,这个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来自网上某教案,是个好问题,迅速地清理了第二节全部)
学生应该自由回答这个问题,要点: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任何人都是一个女人的孩子,他是中国普通民众的代表)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和他的祖先一样,他先天地没有选择地承受了苦难,多少年代过去了,民众的命运没有真正得到改变)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可以问,“同样”,和谁同样。引导世世代代都是如此的结论)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愉快和他无关)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