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大多都很清楚)。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是很熟悉的,那么我们就跳过情节,直接思考一下: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教师板书“根源”) 学生:由于虚荣,不切实际 教师:(板书“虚荣不切实际”)看来大家的观点很一致啊,但是我又要问一下:什么叫虚荣呢? 学生:就是跟现实相差太远的目标 学生:虚就是假的,荣就是光荣,所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 教师:哦,原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啊。那么,大家有梦想吗? 学生:有 教师:虚荣跟梦想有区别吗? 学生:梦想是切合实际的,可以实现的 教师:还没有实现之前,你就知道它能实现吗? 学生笑,没有回答。 教师:那么让我们暂时忘掉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位充满了梦想的女孩子:灰姑娘 (学生若有所悟,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简单讲一下《灰姑娘》的故事梗概? (一位学生起来为大家讲述了《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灰姑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一个著名童话,灰姑娘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字了,已经成了一个成语,每一个女孩子的心中,可能都藏有一个灰姑娘的梦吧?是吗?(有些女生笑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灰姑娘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她的家庭—— 学生:母亲去世,继母虐待 (教师板书) 教师:此时她面前出现了一个机会—— 学生:王子的舞会 (教师板书) 教师:但是,她能参加吗? 学生:不能,没有衣服,马车 (教师板书) 教师:这时候,帮助她的是—— 学生:仙女 (教师板书) 教师:在舞会上—— 学生:大获成功,王子爱上她了 (教师板书) 教师:对,王子爱上她是很重要的,也是故事的本质所在 学生笑 教师:舞会结束之后,灰姑娘—— 学生:丢了水晶鞋 (教师板书) 教师:水晶鞋丢失之后,王子—— 学生:寻找灰姑娘 教师:当然,最后找到了,于是,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生笑。 教师:那么,我们如果来看看《项链》的话,就会发觉,两个故事的梗概几乎一模一样: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又嫁给一个小职员。灰姑娘受到继母和姐姐的虐待,生活艰难,而玛蒂尔德的家庭生活幸福吗? 学生:不幸福。 教师:对,至少她自己不觉得幸福。和灰姑娘一样,玛蒂尔德也有一个机会,只是这个舞会主办者是教育部。在舞会上,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爱,而玛蒂尔德得到的是部长的注意(学生笑)灰姑娘在舞会结束的时候丢失了水晶鞋,而玛蒂尔德丢失的则是项链。灰姑娘丢的鞋成为王子寻找她的线索,最后促成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 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 教师:那么咱们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 学生:灰姑娘。 教师:是啊!我们刚才说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不切实际,是虚荣,玛蒂尔德最多只是想得到更好一些的生活,吃点鲈鱼和松鸡翅膀,得到部长的注意,但是灰姑娘却是想要找到白马王子,当王妃,这个志向可以说是比较远大的了,但是,灰姑娘似乎更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成功了,而玛蒂尔德相对来说比较渺小的愿望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苦的代价,为什么呢?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笑):那么让咱们先忘掉灰姑娘和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韦小宝。 学生大笑。 教师:一个扬州妓院里面的妓女的儿子,出身不可谓不低,但是由于因缘际会却平步青云,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让男士感到郁闷的是他居然娶了七个老婆,而且个个美若天仙,真是没有天理啊! (学生大笑) 教师:我想,在座的女同学心里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过灰姑娘的梦,那么在座的各位男士是否做过韦小宝的梦呢? (学生笑) 或者是否可以这样说:《灰姑娘》是童话,《鹿鼎记》是武侠小说童话,《鹿鼎记》是武侠小说没人会当真,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夜成功的梦人人都有,有梦,不是错,更不能算虚伪? 学生:不能 教师:但是我们的理论家们却一直认为她的梦想是虚荣心在作怪。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我以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男权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误读。 学生有些诧异。 教师朗读了自己的文章《灰姑娘之梦》的片断: 女人和男人一样,其实都有梦想,女人渴望美丽、高雅和爱情,男人渴望成功、征服和占有,但是,在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里,女人的梦想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管他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材料,即使失败,还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可以说是“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