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满怀善 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但是,尽管 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
5, 得出结论,揭示答案: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浅陋。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投影):
序号 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 深层的 1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5 惜别 友好与尊重
8,提供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印证以上观点: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教师评:藤野先生对本文的理解,应该是有权威性的。从他的文章中,不仅能证明他“看重中国人”,还能知道其中原因——少年时学习汉文,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
六,研讨课文其他内容与主题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本文主题。 1,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那么,本文又渗透着鲁迅先生什么思想感情?答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文的暗线;明线是写藤野先生。 2,具体说明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答案:(1)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2)只记得“水户”、“日暮里”两个地名;(3)对艰苦的生活不以为意,发奋学习以救国;(4)对“爱国青年”的愤怒;(5)弃医从文。 3,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答案:“日暮里”——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乡”,鲁迅很敬重他。目的: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4,再次概括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说明写这一内容的目的。答案: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先生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而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因此弃医从文。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反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5,写“爱国青年”是什么目的?答案: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反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6,写其他教职员对鲁迅先生的关心是什么目的?答案: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7,“惜别”时,藤野先生“似乎想说话”,但为什么“竟没有说”?答案:尊重鲁迅的人生选择。(电脑投影藤野先生赠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字) 8,归纳本文主题,有两个要点:1,表现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2,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七,填表,理解本文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描写对象 作者态度 典型词语 藤野先生 感激,热情赞扬, 收藏讲义,写文章怀念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是伟大的 “清国留学生” 厌恶 实在标致极了 精通时事 “爱国青年” 义愤,因此弃医从文 刺耳 麻木的国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酒醉也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 “正人君子” 讽刺 “正人君子”之流 深恶痛疾
八,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艺术。 1,本文写人物外貌,注意抓住特征,画出灵魂,因而用极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极深刻丰富的内容,例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的特征。请你说说,写藤野先生抓住了什么特征?答案:黑瘦,八字须,戴眼镜,穿衣模糊,有时忘记带领结,冬天穿旧外套,寒颤颤的。总之,当时典型的严谨治学、生活简朴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2老师总觉得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答案:不好,失去了特点,象电影明星,不象藤野先生。 3,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先写八字须、眼镜,再写黑瘦,可以吗?答案:不可,应先整体,后局部,这才符合人们观察和描写事物的习惯规律。 九,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组织讨论。
巩固深化
一,归纳知识要点 1,按拼音写汉字: téng野先生 yì站 油光可jiàn yì扬顿挫 yóu 言 jī形 jíe责 yǎo无消息 2,解词:驿站 教诲瞥见 畸形 不逊 诘责 匿名 绯红 兼以 客死 犹言 标致 适值 凄然 挟着 掌故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油光可鉴 3,填空:《藤野先生》选自《 》 ,体裁是 。本文“在仙台”一段写了藤野先生 , , , , 五个事例,表现了他 。
二,写作(或说话)练习 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说)一段话,不说他是谁,让大家猜,以猜出者为成功。 例文1: 他的外貌,可用3个字概括:高,瘦,黑。这正如他的诗所写:泥巴浸透的皮肤,小时候就泛着油亮。这套脱不去的黑装,一度晾晒在我的心上。(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