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赏析
|
查询教案及说课稿的详细结果
|
越。人们常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见《读山海经》第十首),便属于这一类. 《归园田居》(其一)应该属于哪一类呢? 人们往往把它作为首一类.如有人说:“《归固田居之一》和《咏荆柯》,前者可说是反映‘静穆’境界,是‘悠然见南山’式的:后者,则全然相反,是‘猛志固常在’式的。反映出陶渊明诗歌风格的两个方面.”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值得重加探讨.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才,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舍取,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见《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如果我们真能像鲁迅剖析陶渊明那样,“顾全篇”、不加“取舍”“抑扬”,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归固田居》(其一)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与格调并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简单。 全诗一开始,诗人就把自己对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恶融入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生活的眷恋回忆之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充分表达了他归田时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和崇高志趣.特别是其中“本爱”两事,更是具有强烈色彩的激愤之词.作者少时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哪里是“本爱丘山”呢?“爱丘山”在这里只不过是“恨世俗”的代名词而已。如果真是“本爱”,哪来下面的“误落”呢?接着,作者又以悔恨更加的笔调写出了他那可诅咒的出仕生活.他把腐朽的上层社会克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了是做“羁鸟”“池鱼”,是一种遗恨千古的“误落”。这样的词语选用,难道可称为“穆静”吗?即使是“一去三十年”(应为十三年)一句,看似平平,实际上也饱含感情.“一去”,时光流逝之速顿现,弹指间,十三年一晃而过,十三年,在人生旅途中并不算短,但自己却竟一事无成。既然一直受到压抑,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为什么竟一呆如此之久?!诗人痛心疾首、悔恨莫及的神情因此句而跃然纸上。其激情如此,我们能说它反映了静穆的境界吗?接下来,“守拙”两字的选用,则更是官场上那种八方周旋,阿谀奉迎的腐朽庸俗作风的愤怒鞭挞.这一段文字,读来句句不平淡,字字有怨怒.他对黑暗社会不但没有淡漠,而且是咬牙切齿。特别是“无适”“本爱”“误落”“羁”“池”“守拙”等词语,激情澎湃,力透纸背,完全是他弃官时愤怒心情的进发,具有“金刚怒目”的色彩。接下来,诗人以轻松欢快、平淡柔和的笔调描绘了优雅秀荚的田园风光,抒写了自己悠闲自得的乐趣,给全诗带来了一种淡泊和穆的气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淡笔素描,不仅仅是为了写出静穆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为了写出诗人的社会理想,是为了和前一段文字形成鲜美的对比,是为了衬托作者对丑恶的上层社会的憎恶和鄙视。诗人在最后把归田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这“樊笼”两宇,再一次向我们表明,诗人在欣喜之时,对于腐朽的士族社会,他的愤怒并没有稍减一分. 综上所述,若顾及全篇而不加舍取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况。在内容上,诗人不但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平静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发了他回归田园后悠闲欣喜的心情,而且也抒发了他对腐朽的世俗社会的强烈憎恨。同样,在表现形式上.诗人不但使用了朴素淡雅的语言来描绘田园景色及自得其乐之情,而且也通过富有感情的笔触来表现自己的激情和愤慨,显出一种不平淡的色彩。虽然,它与上述两首诗都有相通之处.但又不与其中的哪一类完全相同。说它是“悠然见南山”式,它却并非是一味地休闲静穆,说它是“猛志固常在”式,则又非一味地“金刚怒目”。它的题材与一般田园诗接近,但又充满了类似某些咏史诗所迸发出来的激情和愤怒。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首平淡而又激越、柔和而又刚烈的诗。它的风格介于上述两类诗之间,它是一首最能全面体现陶诗风格的典范作品。刚烈的本性抒写和柔和的田园描绘在本诗中更替交融、互相映衬,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典型心情,对腐败官场的无比厌恶和憎恨,复返自然的庆幸和喜悦。 如果我们不但顾及此诗的全篇,而且顾及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特定环境,那么,对这种刚柔交济的特点就全有更深的了解.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田后写的第一篇作品,正是由于作者刚辞官,余怒来消,所以才有那些激愤刚烈之词:正是由于作者久思得归,所以对于田园的一切才感到特别的可爱,也才有那种清新柔和的笔触。正固为作者“大济苍生”的抱负无法伸展,对上层社会的幻想彻底破灭,所以才有了对污浊社会的强烈憎恨和无比愤怒,才将无限的爱倾注于和穆恬静,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无比的恨激起了无比的爱,无比的爱又加强了无比的恨.这种爱恨相成,喜怒交加的激情是诗人在辞官归田这一重大的生活转折时期特有的激情迸发成为诗歌,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特别的刚柔交融的艺术特色.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顾及作者的全人,那么,对这种刚柔交融的特点更是不足为奇了.我们知道,诗人的归隐是出于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不满,因此,“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而巳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归田后虽写了大量平和的田园诗,但也写了不少关心政局与表现自己政治思想的“金刚怒目”式的诗.他的创作表明,他既是一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又是一个“猛志固常在”的人.如果用切合我们题目的话来说,他便是一个刚柔交融的诗人。那么,他写出刚柔交融的诗篇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正可谓文如其人啊!
诗文荐读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衷。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阅读提示:1、这首诗的主题是感叹知音难遇。作者先描写高楼华美壮观,衬托歌者身份的高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感人,激越悲凉,最后抒发知音难逢的感叹,表示听者对歌者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诗人从一曲琴声的描写中,展示了听者内心活动。他写高楼景色及引用杞梁妻的故事作比喻,从听者对琴声的主观感受的层层刻画,使听音人与弹琴人在乐曲声中成为知音,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首诗所抒写的情景,都处于感情不断发展的激蔼之中,最后达到了高潮,引入了比翼奋翅高飞的境界。 2.诗文注解 ①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9的第五首。②疏:镂刻.交疏:交错镂刻.绮;有细花的花纹。这一句是说楼上的窗装饰有交错镂刻的花格子.③阿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三重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④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⑤无乃;莫非,岂不是。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粱、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这一句是说,莫非是杞梁妻作的曲子吧?⑥清商:乐曲名,曲词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发:传播。⑦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⑧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⑨惜:悲,叹惜。⑩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是歌者心中的痛苦,而是其内心痛苦不被人了解。⑩鸿鹄: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这两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这说明弹琴者与听琴者成了知音。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及说课稿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赏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4 |
下一篇文章: 《孔雀东南飞 》教案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