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一层,我以为自己的互斗应该及早消除。比如压迫女性的,并不一定就是男性,也许正是女性自己。所以打骂儿媳妇的,往往不是公公,而是婆婆或小姑子。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是男性,所以帮男性说话,想转移女性斗争的目标。其实,现在的男性和女性,都是一样受着自己同性的压迫,而且这情形还很厉害。
现在喊得最响的一句话"阶级斗争",我看简直不如"同级斗争"来得更写实。这种同级斗争,并不限于两性之间。总司令骂总指挥,创造社骂语丝社,他们都是同一阶级的人物。这样的斗争,既没有什么危险性,同时又最容易表示出他是一个战士。如果一个拿笔杆的人去和拿枪杆的人斗争,那当然是太危险的了。所以他们看定了这个巧妙的战斗术,专门来骂同级的人们。
羊是绝不敢和狮子斗争的,因为那太危险。但是羊和羊之间,却极容易发生斗争。一个羊在安静地方吃草,设若另一个羊也来吃草,你也吃草,我也吃草,你也不怕我,我也不怕你,于是因了吃
草问题,就很容易发生斗争。然而,如果这时狮子来了呢?
别处的情形我不大知道,就说文艺界吧,他们的同级斗争就很厉害。他们的领袖欲非常之强,你做了领袖,我也希图做一下领袖。于是就运用这巧妙的战略,把所谓的领袖大骂一顿,自己便俨然也成了领袖。
现在的文艺界表面看起来,似乎极其热闹,甚么甚么的社,一天比一天多。但多一个社却总除不了是这么一套文学家:一个诗人,一个小说家,再一个是批评家。这样,就热闹了,诗人拼命的做诗,小说家拼命的做小说,批评家则拼命的捧这两位文学家的作品,那一方面则拼命贬斥以外的文学家。你也骂,我也骂,于是乎中国的文坛就不胜其热闹之至。
总之,中国人的眼光太近视,是一般的通病,往往为了眼前一块小石头绊了一下脚,就抛开了正事不向前走,而与小石头相争持一辈子。文艺界是如此,别的界也无不如此。
还有一种人专门牺牲他人以满足自己,他是一个各种主义者:要用人帮忙的时候,便高唱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要争夺利益的时候,便又高唱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进化论。处处他都有他的大道理。好比创造社的刊物,都是用报纸印的,因为他们的文章都是作来给第四阶级看的,这似乎很有道理,但他们的定价却又与好纸印的一样。
话扯得太远了。青年人要求出路,第一必须把眼光放远,着眼到实
社会的内部;另一方面又要抱有牺牲的精神,但我所说的牺牲,须以不受人利用、作少数人的傀儡为限。为大多数的人而牺牲,则从事多么大的牺牲也决不至于蚀本的了。
《离骚与反离骚》
--1929年12月4日在上海暨南大学讲
我今天想和诸位讲的,是"离骚与反离骚"。《离骚》这册书,是战国时楚人
屈原做的。他因为当时的王胡涂,听信奸人的谗言,不亲信他,他于是恨而作《离骚》,自己也就投江自杀了。至于"离骚"两字的解释:离,罹也;骚,忧也;离骚者,因得忧患而发牢骚也。从屈原做了这册发牢骚的《离骚》以后,中国文学界为之一变,许多失意的人都仿他的体裁呐喊,这叫做"骚体"。而摹仿《诗经》的文学,就因此湮没。仿《诗经》的句子是须修饰的,须要文雅的,句子的长短也不能十分差异;而"骚体"则能自由伸缩,句子粗些也不妨。所以从"骚体"盛行之后,"诗经体"可说是亡了。秦朝末年
项羽和
刘邦称兵,羽败走时的《垓下歌》:
上海《暨南校刊》发表的
《离骚与反离骚》讲演记
录稿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和汉高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
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末董卓造反,帝也唱着"骚体"的歌。从此看来,发牢骚是人的天性,只要有一些不满意,便喜欢发牢骚。不过发牢骚这个事情,却不是很轻易的,实有很大的危险。当皇帝的权力强盛时,发牢骚也须变更方式。像唐
贾岛在长安呈帝的诗中有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