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疑与学问
|
查询教学计划和设计的详细结果
|
’‘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提问二: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第6段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讲解:这句在文章中起两个作用:一、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第三、四、五段在总论点提出后,先作论述,然后在这句的前一分句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棗“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个分论点说明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从一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阐明了总论点;后一分句提出第二个分论点棗“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从另一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阐明总论点。二、承上启下,使前后部分紧密相联,全文浑然一体,而且使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前一分句承上,是上文论述的总结,后一分句启下,提出后文要论述的论点。“不仅……,也……”,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使文章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
提问二: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讲解: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棗“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再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讲解两个重点
提问一: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
讲解:“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一、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二、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三、第六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四、第六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问二: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讲解: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计划和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怀疑与学问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故乡 |
下一篇文章: 理想的阶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