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晋祠

查询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详细结果
托,借天然的地势及河水景色,反复强调了其神圣,刻意创造了一种使人崇敬的隶穆之感,增强了对人的吸引力。北宋欧阳修诗曰:“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河潺潺。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地灵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宽阔、开敞的场院:进入祠门,有一戏台,台东部为乐楼,西部为三面开敞的戏台,面向圣母大殿,四周开阔,可容万人聚集。其实早原始人砌筑祭坛、竖起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柱时,建筑空间就从一定的自然空间中划分了出来,有了人的属性。
由竖向之物形成的空间,不象线、面那样有围合区或平面界线,然而,它却给人以巨大的内聚力强烈的吸引力,有了一定的区域。就像人们通常喜欢聚集在旗杆、路灯、大树下一样,它的确蕴涵着实用功能目的(原始部落的巫术礼仪,就在这里举行)。因祭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种开阔的场所,虽经开敞到围合的演变,却一直在祠庙建筑中继承下来,形成了大容量的场院。这样由线和面围合成的空间,具有稳定性、聚合性,从而为人们观看戏曲、举行庆典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在祠庙中有这样一个露天却围合的良好空间,从功能上讲,起到了一个融合、过渡区域的作用。殿宇、戏楼的“外”构成了院落的“内”场院的“内”,彼此从属又互为依托,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内外互含的关系。
通透、过渡的献殿:晋祠圣母殿的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068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殿中前后设门,余筑坚厚槛墙,上安叉子,状如凉亭,格外通透宽敞。在圣母殿与献殿的鱼沼泉上架十字形飞梁,既有四通功用,也增加了灵透感与层次感。圣母殿前廊木雕盘龙倒影于池沼碧水之中,活灵活现。献殿是举行献礼、陈设祭品的所在,为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有较好的通透性,又增加了空间层次,在举行祭典时,透过渺渺的烟雾,更有一种超凡脱俗、虚幻飘渺之感。
幽暗、封闭的寝殿:寝殿是祠庙中敬神祭祖的神圣场所,设于主轴线的后部,由于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便仿照前朝后寝的形式来建造。圣母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平面广七间,深六间,殿身五间,周匝副阶,前廊深两间,异常宽敞,殿内无柱,内置神龛,中塑圣母,四周侍从42尊,仅前部设直棂窗复加柱廊。殿内的光照环境充分考虑了自然条件,殿内幽暗,前廊光线透过柱廊,斗拱愈显柔和,殿顶瓦垄密密排列,明暗相间,阴阳交错,殿前鱼沼波光粼粼,形成了富于韵律的光影效果。通过自然光,透、折、控、滤等手法,利用人们的心理效应,创造了忽明忽暗、朦胧仿佛、高深莫测的感觉,使人敬意倍增。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主次、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明暗的对比突出了主体空间,给人以变化丰富的感受,增强了其意境的表现力。晋祠建造者在组织空间序列时,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法,着意处理各个空间的连接和过渡,从内部、外部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天空、山峦、流水、林木、瓦屋、殿宇交叠显示,时隐时现,晋祠那庄重、隶穆、神圣的气氛也愈加强烈。
艺术特征
晋祠是人们创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它有着明确的纪念意义、很好的实用功能、高超的科技手段、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环境气氛:建筑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环境之一,无论是小小的居室,深深的廊院,还是曲折的园林,神秘的祠庙,只要人们在里面活动,就不能不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发生相应的审美反映。晋祠巧妙地利用了远山近水和植物等自然条件,合理地安排了建筑空间关系和建筑群与环境关系,使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你看,出晋阳城南行,入莲花国,由崇福寺折向西行,眼望悬殊瓮晴岚,耳闻泉水叮咚,穿城堡、四陌、祠门、水镜台、会仙、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到圣母大殿,有明确的起始,陪衬主体和结尾构成一个有节奏的系列。层层深入而渐至高潮,从而产生一种连锁的、强烈的审美感受。西方19世纪的艺术家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除了形容建筑和音乐一样有着明确的韵律以外,也说明完美的建筑序列有如一曲完美的乐章,表现为一种和谐的旋律。即使从中摘出一个单体建筑,也有着自己的序列。柱廊的排列,斗拱的组合,瓦垄的明暗相间,空间的穿插、色调的配置,都安置得合理妥贴,又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而正是由于它的序列特征和人们流动式的观赏进程,又使得其空间艺术向时间艺术转化。这种时空关系的转化,大大深化了它的美学内容,丰富了它的艺术形象。它们是统一的,连贯的,均衡的,既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又构成特定的意境,唤起了人们丰富的联想,把人们的情感带进幽雅、崇高神秘的境界。
造型风格:环境气氛给予人的感受是直觉的、朦胧的,可意会而很难准确言传的。而人们对建筑艺术的审美知觉,则主要从造型中获得的。和谐是美的基础。远观晋祠,西边山峦绵延,东边汾水长流,殿宇楼台优美的曲线隐约在山麓林梢。圣母殿前廊柱雕木质盘龙8条,倒映水中,随波浮动。殿内无柱,殿身当心间装板门,两梢间安直棂窗。四周柱子皆微向内倾形成“侧角”,角柱增高造成“生起”。下檐斗拱五铺作,单拱出两跳,柱头出平昂,补间单抄单下昂。上檐斗拱六铺作,单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柱头与补间不同,上檐与下檐相异,可谓穷极其巧矣。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色泽均衡精致,整个殿宇庄重而华丽。宋喻皓《木经》中的上中下之段的比例法则,《营造法式》中以材为祖“模数,都灵活运用其中,通过匀称和韵律取得了和谐美。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方池之上架十字形,在池中立石柱34根,柱头普柏枋相联,上置大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承托梁枋。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圣母殿上翘的翼角遥相呼应,显示了殿翅欲飞之势。
献殿前的金人台上,四隅各立一尊宋代铁铸武士,他们如塔似山,为晋祠镇水护祠。而与之遥遥相望的圣母殿中侍女群像,“各有各的特殊形象,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形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大小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态自然,各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她们的阴柔之美与宋铸铁人的阳刚之气,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哲学辩证法,美学的平衡感,在这些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
理性与浪漫: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无论九流百家,还是礼乐刑改政,都建立在调动人的心理功能,规范人的道德情操,维系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等人本主义基础上。艺术美探索现实的伦理价值,这种理性不排斥人的情感,而是要情理相依;不否定美的形式,而要是要顺理成章。《礼记•乐记》载:“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之也。乐统同,礼辨异。”“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古人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代表,并不是人们任意指定的,而是因其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还因它的形式建立在和谐与秩序上,符合人们最广泛最基本的美感。无论是宫、商、角、徵、羽五音,还是黄钟、大吕等十二律,都表现为数的等差变化而构成的和谐与秩序感,即“律”代表着规范、法则、逻辑,它上可与天候协调,下可与人事相近。“九五之尊”也好,“五岳四读”也好,一道、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九宫以及它的和、差、倍、商反映在建筑的组合与分割上,其中都存在着若干奇妙的组合,有趣的规则,也渗透在人们的生活领域。细观晋祠建筑的艺术形象,她不仅只是单体的造型欣赏,而更在于群体序列的推移;不仅只是局部的雕琢精巧,而更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不仅只是突兀惊异,而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不仅只是看,而更在于游。正是由于顺理成章的理性精神,而处处有着等级与数学模式。《考工记》规定:“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营造法式》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分八等,度屋之大,度屋之大小而用之。”匠师们运用这些规范,创造出了各种情调迥异的艺术形象。这种理性精神渗透到了建筑的空间比例、组合方式、结构功能和装饰手法之中。聪明的古人并没有停留在理性规范内,而是充分调动其艺术创造力,赋予其以蓬勃的生命活力。看那鱼沼飞梁下斜的两翼、圣母殿上翘的翼角和难老泉上水母楼,难老泉下的不系舟,想象是奔放的,形式是夸张的,情调是浪漫的,而正是这浪漫的夸张,才能给理性插上飞升的双翅,使之真正达到美的境界。《诗•小雅•斯干》:“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翼斯飞。”也只有从这种审美的心理出发,才可能对中国古代建筑中最触目、最动人,然而也是最不能令人理解的反宇向阳的屋顶曲折作出解释。在这里实用功能的要求推动了想象的实现,便利的排水(“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良好的采光(“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暴而纳光”)使本来以结构逻辑和艺术构图来显示其理性精神的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最要紧的殿顶上突出地显示了其奇特的浪漫情调,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那种理性中有浪漫的美学精神。
置身于晋祠,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
北宋的现实主义雕塑杰作
—晋祠圣母殿侍女群雕
山西太原晋祠的根源真是古得很,还是周成王封他弟弟叔虞于晋,后人纪念他,才修了晋祠。又为叔虞的母亲,“邑姜”建了圣母殿。殿的中央是“邑姜”像,而左右两庑就塑了40多位侍者。殿初建于北宋的天圣年间,重修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而在殿内圣母像的座台背后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教育和教学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晋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简案
    卢江_《难忘的启蒙》第二课时
    走进秋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观摩…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第一节)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26 放弃射门》教学设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
    勾践灭吴(教案)
    孔雀东南飞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项脊轩志》学案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过秦论(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金色花教学
    让学生“站起来”读书——《站着读与…
    汉堡港的变奏
    《孔雀东南飞》将播 孙菲菲否认罹患抑…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黄鹂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设计(原创)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短文两篇——《美腿和丑腿》教案
    伶官传序(简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记叙中的描写》…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孟子》二章
    《老王》教学设计
    直道曲径皆通幽 巧言妙语惊四座——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
    湖心亭看雪
    《我的叔叔于勒》片段教学设计
    《晨昏诺日朗》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大作文讲…
    道士塔
    《漫话清高》教案
    让学生站起来读书——《站着读与跪着…
    《珍珠鸟》课堂实录[本站力荐]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实录
    第三章  主题
    第八章   散  文
    维妙维肖,生动逼真——描写的艺术
    记叙文中描写技法略谈
    捕蛇者说
    《苏雅的画》(教案)
    笨马上《故都的秋》
    >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时间的脚印》教案
    话题作文《O》
    一双手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漫话小行星》
    诗歌教学创新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案
    即兴作文写作指导课堂实录:沙子畅想
    我为什么而活着 高二教案
    美腿与丑腿
    (广东版)《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发问的精神》教案
    《胡同文化》关于语言特色的理解、文…
    《胡同文化》关于语言特色的理解、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寻找家乡的名人》语文活动课说课稿
    登泰山记
    高考总复习(三)写作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论美(教案)
    《紫藤萝瀑布》简案
    伶官传序(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
    《与朱元思书》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3课时)
    《散步》教案
    11、我们成功了
    怎样修改作文教案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课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蜡烛》
    生物入侵者教案
    《芦花荡》
    老王
    我的母亲
    《皇帝的新装》教学预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
    >教案设计
    苏教七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囚绿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皇帝的新装
    《死海不死》教学简案
    “以”字巧析
    《花未眠》教学设计
    “以”字巧析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
    《称赞》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从2004年高考作文看2005年命题走向
    《说“屏”》教案设计
    话题作文开头的方法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生命天书”掀开一角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沁园春雪教案
    《爱莲说》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10  鼎湖山听泉
    邳州市高中语文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说“假”》《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
    心声
    勇气
    犟龟
    小溪流的歌
    基因畅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高中第五册…
    美腿与丑腿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
    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设…
    漫话清高(简案)
    巴尔扎克葬词
    改编屠格涅夫散文:剧本改编《门槛》
    高一语文开课教案
    《错误》教案
    《图片两组》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例
    内蒙访古(教案)
    《越巫》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修改病句》教案
    初一实习试讲课《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罗平职中2004—2005学年上学期教研计…
    文学写作的开端:个性化写作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长城》专题学习活动方案
    [教学案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教学方案设计:作文训练——敏锐地感…
    于永正《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
    望岳(教案)
    《春》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心声》导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
    《山居秋暝》课案
    鼎湖山听泉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第1课 鼎湖山听泉
    《愚溪诗序》教案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
    鼎湖山听泉
    琐忆(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案
    《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稿
    我教《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聽泉 謝大光
    《鼎湖山听泉》预习学案
    广东肇庆游记-星湖揽胜鼎湖听泉
    鼎湖山听泉
    生物入侵者
    鼎湖山听泉(电子课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