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抗磁性的普遍性和顺磁性的特殊性(英国 法拉第)。
证实并延伸梅伦尼关于热辐射的工作;通过衍射、干涉,偏振诸现象的实验,证明红外辐射和可见光的区别仅在于红外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长(德国 诺布劳赫)。
公元1847年
提出力学中的“位能”和“势能”概念,给出万有引力场、静力学、电场和磁场的位能表示。明确能量守恒原理的普适意义(德国 赫尔姆霍茨)。
发现细管道中流体的粘滞流动定律(法国 泊肃叶)。
公元1848年
用卡诺循环确立绝对温标。并提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的观点(英国 汤姆生)。
公元1849年
用转动齿轮,首次实验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法国 斐索)。
公元1850年
创制稀薄气体放电用玻璃管,呈现放电发光(德国 盖斯勒)。
试图通过实验建立重力(万有引力)和电之间的关系,但无所得(英国 法拉第)。
利用旋转镜,证实不同媒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折射率成反比(法国 傅科)。
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表述为:热量不能从一个较冷的物体自行传递到一个较热的物体(德国 克劳胥斯)。
公元1851年
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为:通过无生命物质的作用,不可能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到它周围最冷客体的温度以下,以产主机械效应(英国 汤姆生)。
用单摆振动面的转动,证明地球在旋转(法国 傅科)。
提出气体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相关的扩散定律(英国 格累姆)。
用甘油和脂肪酸合成油脂,发现酵母可转化醣为醇(法国 拜特洛)。
公元1852年
用回转器证明地球在旋转,提出回转罗盘的设想(法国 傅科)。
发现气体受压通过狭窄注口后膨胀引起的冷却效应,称为焦汤效应(英国 焦耳、汤姆生)。
发现能发萤光的液体、固体所发萤光恒比激发光波长为长(英国 斯托克斯)。
公元1853年
第一次用玻璃管作低气压放电实验(法国 马松)。
计算电容器放电的振荡特征(英国 汤姆生)。
公元1854年
发明潜水电报(海底电报),并提出其信号的传递衰减理论(英国 汤姆生)。
公元1856年
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法拉第电磁场的力线概念(英国 詹·麦克斯韦)。
提出气体分子在相继碰撞时刻之间作直线运动的假说(德国 克雷尼希)。
公元1857年
发明自激电磁铁型发电机(英国 惠斯通)。
提出听觉的共鸣理论,认为耳蜗有一系列调谐共振子(耳底膜的横纤维),从而实现按声波频谱的共振(德国 赫尔姆霍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