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电磁辐射场的(二次)量子化理论,以及辐射的吸收和发射的初步理论,进一步体现光的波粒二象性(英国 狄拉克)。
提出空间宇称(左右对称性)守恒的概念,用以解释光谱 (美籍匈牙利人 维格纳)。
发现电离层上层反射无线电短波。澄清在大气电离层的等离子体中无线电波传播的理论,即“磁离子理论”(英国 阿普尔顿)。
提出固体量子论中的能带概念(德国 斯特拉特)。
发现宇宙射线的纬度效应(荷兰 克雷)。
在云雾室中发现几乎不受磁场偏转的高能量带电粒子,为数足以解释宇宙射线引起的电离作用(苏联 史考贝尔金)。
用磁粉溶液涂于纸带上,干后用作电信号记录,后即发展成磁带录音机(美国 奥尼尔)。
公元1928年
提出强电场下金属发射带电粒子的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英国 佛勒、诺德海姆)。
发现透明物质散射的光中有频率改变的效应(印度 钱·拉曼)。
提出符合狭义相对论要求的电子的量子论,成功地得出电子的自旋和磁矩(英国 狄拉克)。
应用量子力学中粒子穿透位垒的隧道效应,解释原子核的 衰变现象,取得和盖革—纳托尔经验公式形式上的符合 (美籍俄国人 伽莫夫,美国 康登、格尼)。
应用费米和狄拉克的量子统计法发展金属的自由电子理论(德国 索末菲)。
提出韦斯铁磁性理论的量子力学解释(德国 海森堡)。
提出决定一体系占有某量子状态几率的时间变化率的基本方程(奥地里 泡里)。
公元1929年
把电磁场看作动力学体系,提出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是量子场论的先驱(德国 海森堡,奥地利 泡里)。
提出超声波在气体中被反常吸收的理论(美籍奥地利人 赫茨菲,美国 弗·赖斯)。
首次实现彩色电视的试验(美国 伊夫斯)。
提出等离子体的高频率静电振荡理论,解释放电管中反常电子散射(美国 汤克斯、兰米尔)。
发明高频直线加速器,成为后来共振型加速器的先驱(挪威 维德罗)。
各自发明油扩散真空泵,可得千万分之一乇(千万分之一毫米汞柱)的真空(英国 伯奇,美国 希克曼)。
提出极性分子理论,确定分子的偶极矩,对测定分子中原子间实际距离提供了可能,并可以预测分子的介电性能及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引起功率损耗的弛豫(荷兰 德拜)。
公元1930年
提出未被电子占有的负能态,其行为如带正电粒子的假说,即狄拉克空穴理论(英国 狄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