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8年
德国科学家布克瑞,实验证实电子质量随速度增加的洛伦兹关系式。
德国科学家闵科夫斯基,提出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形式表示法。
荷兰科学家翁纳斯,人工液化氮,接近绝对零度。
德国科学家盖革,发明探测α粒子的盖革计数器。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动量统一定义,奠定相对论性力学,肯定质能关系普遍成立。
德国科学家舒勒,发明回转罗盘,不受环境的影响,是指向技术的重大改进。
法国科学家贝林,通过观察数值粒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证实满足爱因斯坦方程。
波兰科学家斯莫卢曹斯基,根据统计力学中流体密度起伏理论,解释了临界点附近大起伏的光散射增强的乳光现象。
美国企业家福特,创制T型汽车,是汽车开始成为人类交通的常用工具。
瑞士科学家里兹,根据原子光谱数据,提出谱线频率的并和原则,是巴尔斯发现的推广。
公元1909年
德国科学家盖革和英国科学家马斯登,首次观测到α粒子束透过金属薄膜后在各个方向的散射分布情况。
瑞士、美籍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的动量公式,指出辐射基元过程有一定方向。
美国科学家柯里奇,发明用钨丝作白炽灯、电子管及X光管,促成了它们的工业发展。
公元1910年
德国科学家盖达,发明油封转动抽气机。
美国科学家米利根,发明精确测定电子电荷的油滴法,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
公元1911年
用光散射法验证流体临界点附近的密度起伏公式(荷兰 刻松)。
提出了原子有核的模型,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上,对
粒子散射实验作出解释,否定了汤姆逊的均匀模型(英籍新西兰人 厄·卢瑟福)。
发明记录 、 等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照相装置,证实X射线的电离作用(英国 查·威尔逊)。
发现宇宙射线(奥地利 维·赫斯)。
发现汞、铅、锡等金属的超导电现象(荷兰 卡茂林·翁纳斯)。
由分子运输理论预见气体中的热扩散规律(瑞典 恩斯考克)。
公元1912年
提出流体流过阻碍物在尾流中形成两列交错涡旋 (即涡旋街)的稳定性理论,后被用于飞机和火箭的设计中(匈牙利 冯·卡门)。
发现氖的同位素,为首次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英国 约·汤姆逊)。
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首次成功,发现低温比热的温度立方律。提出用有极分子解释介电常数和温度有关的统计理论(荷兰 德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