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年,蒙古人使用火箭作武器,西方认为这是战争中首次使用火箭。
1259年,中国宋朝抗击金兵时,使用一种用竹筒射出子弹的火器,是火枪的雏型。
十三世纪中叶,根据实验观察,描述凹镜和透镜的焦点位置及其散度(英国 罗杰·培根)。
十三世纪,用空气运动解释星光的闪烁(意大利 维塔罗)。
十三世纪,指出虹霓是由日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所造成的(意大利 维塔罗)。
公元1501~公元1600年
1583年,用自身的脉搏作时间单位,发现单摆周期和振幅无关,创用单摆周期作为时间量度的单位(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做自由落体的科学实验,发现落体加速度与重量无关,否定了亚里土多德关于降落加速度决定于重量的臆断,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发现投射物的运行路线是抛物线(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认识到物体自由降落所达到的速度能够使它回到原高度(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用凸物镜和凹目镜创造第一个复显微镜(荷兰 詹森)。
1593年,发明空气温度计,由于受大气压影响尚不够准确(意大利 伽利略)。
1600年,《磁铁》出版,用铁磁体来说明地球的磁现象,认识到磁极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成对出现(英国 吉尔伯特)。
公元1601年~公元1700年
1605年,发现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原理(比利时 斯台文)。
1610~1650年,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旋涡假说,认为宇宙充满“以太”。把热看作一种运动形式,与莱布尼茨争论运动的功效问题近五十年。(法国 笛卡儿)。
1620年,从实际观察中归纳出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荷兰 斯涅耳)。
1628年,用两块凸透镜制成复显微镜,是近代显微镜的原型(德国 衰纳)。
1629年,发现同电相斥现象(意大利 卡毕奥)。
1629~1639年,提出光线传播的最小时间原理(法国费尔玛)。
1634年,认识到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提出弦的振动频率和弦长的关系(意大利 伽利略)。
1636年,首次测量振动频率和空气传声速度,发现振弦的倍频音,提出早期的音乐和乐器理论(法国 默森)。
1637年,提出光的粒子假说,并用以推出光的折射定律 (法国 笛卡儿)。
1638年,提出一种无所不在的“以太”假说,拒绝接受超距作用的解释,坚持认为力只能通过物质粒子和与之紧邻的粒子相接触来传播,把热和光看成是以太中瞬时传播的压力(法国 笛卡儿)。
1643年,发明水银气压计(意大利 托里拆利、维维安尼)。
1640~1690年,观察到气压对沸腾和凝结的影响(英国波义耳)。
1650年左右,创制摩擦起电机,发现地磁场能使铁屑磁化(德国 格里凯)。
1650年,发明空气泵,用以获得真空,从而证实了空气的存在(德国 格里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