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发现磁控电子管能自动发生高频电磁振荡,随着性能良好的磁控管问世,引出微波技术的发展(德国 哈邦,捷克 查契克)。
公元1925年
在气体放电研究中发现等离子体静电振荡,引起的电子反常散射现象(美国 兰米尔)。
提出矩阵力学,一种强调可观察量的不连续性的新量子论(德国 海森堡)。
提出电子自己有自旋角动量和磁矩的概念,用以解释光谱线的精细结构(荷兰 乌仑贝克、古兹米特)。
提出两个电子不能共处于同一量子状态上的不相容原理,用以解释光谱线在强磁场中的反常分裂(奥地利 泡利)。
发明符合计数法,用以确定宇宙射线的方向和性质,用符合计数法,证实光子电子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律、动量守恒律都成立(德国 玻蒂)。
发明光电显像管,是近代电视照像术的先驱(美籍苏联人 兹渥里金)。
提出铁磁性的短程作用模型,假定影响磁化的仅是最邻近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美国 伊兴)。
公元1926年
提出物质波的波动力学,一种强调物质波性的新量子论,把电子看成一团电荷分布,即所谓电子云(奥地利 薛定锷)。
提出薛定锷波动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德国 玻恩)。
提出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的粒子所服从的统计法则 (意大利 费米)。
指出电场和磁场对带电粒子运动路线的透镜聚焦作用,是电子光学研究的开始(德国 布希)。
用狭义相对论力学说明为什么电子磁矩是一个波尔磁子而不是半个(美国 托马斯)。
精确地测定了光的传播速度(美国 迈克耳逊)。
提出飞行体后湍流的尾流理论(德国 普兰特耳)。
设计并发射以液态氧和汽油为推进剂的火箭,首次携带简单仪器进行高空研究,随后提出多级火箭理论,企图射到月球(美国 戈达德)。
公元1927年
根据质谱仪测量结果,揭示出同位素质量偏离整数规则的变化趋势,后人据此指出释放原子能的可能性(英国 阿斯顿)。
提出所谓“双重解理论”,作为薛定锷波动力学的决定论因果解释(法国 德布罗意)。
分别用晶面反射法、薄膜透射法观察到电于束的衍射效应,证实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性(美国 戴维森、杰默,英国 汤姆森)。
根据波粒二象性,推出测不准关系,即所谓不确定性原理 (德国 海森堡)。
提出波粒两观点互相补充的并协原理,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观点(丹麦 尼·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