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由劳仑斯领导试用电磁法大规模生产铀235,效果不佳。
美国由尤里领导采用气体扩散法大规模生产裂变物质铀235。
美国由艾贝尔森领导试用液体热扩散法大规模生产铀235,效果不佳。
公元1945年
各自提出使环形加速器维持共振加速的调频稳相原理 (苏联 维克斯勒,美国 麦克米伦)。
发明探测带电粒子的照相乳胶记录法(英国 塞·鲍威尔)。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用铀235和pu239制成快中子链式反应爆炸装置——原子弹,用于战争(负责人为奥本海默等)。
广泛研究非金属的磁化物质,发展焙烧法,首先制成铁淦氧磁体(荷兰 斯诺克)。
公元1946年
提出液体的分子运动论(苏联 弗朗克尔)。
在理论上预言了等离子体静电振荡中,有非碰撞引起的耗散机构存在,后为实验证实(苏联 列·兰道)。
提出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整化”概念(日本 朝永振一郎)。
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核链式反应堆(苏联 柯查托夫等)。
发展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中国 钱学森)。
公元1947年
用照相乳胶记录法,发现宇宙射线中的两种介子及其转化现象。(英国 鲍威尔,米尔赫德,意大利 奥查林尼,巴西 拉蒂斯)。
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第一种超子—— 粒子,这也是第一次发现所谓奇异粒子(英国 罗彻斯特、克·巴特勒)。
提出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的最小熵产生原理(比利时普里皋金)。
发明探测核辐射的闪烁计数器(美籍德国人 卡尔曼)。
精确测定电子磁矩,发现电子的反常磁矩(美国 库什、弗利)。
发展了分子束磁共振法,用以研究氢原子能级结构,发现狄拉克电子论中两个重合的能级实际上是分开的,这种能级位移今称拉姆位移(美国 威·拉姆、雷瑟福)。
用质量重整化概念修补量子电动力学,把拉姆、雷瑟福发现的能级位移现象解释为辐射反作用的效应(美籍德国人 贝特)。
公元1948年
发现特别稳定原子核的中子或质子数的规律,这些数叫幻数(美籍德国人 玛·迈耶尔)。
以电子质量的重整化概念为基础,解释了库什发现的电子反常磁矩(美国 施温格)。
用质量和电荷的重整化概念,发展量子电动力学(美国费恩曼)。
发明双点接触式半导体晶体三极管(美国 巴丁、布拉顿)。
美国加州大学用同步回旋加速器人工产生 介子。
提出大雷诺数湍流的速度谱定律(德国 魏扎克)。
提出大雷诺数湍流的统计理论(德国 海森堡)。
提出铁淦氧磁性理论(法国 尼尔)。
公元1949年
提出原子核壳层结构模型理论(美籍德国人 玛·迈耶尔,德国 简森)。
在理论上预见了等离子体在磁场中的反常扩散(巴西 玻姆)。
提出在半导体单晶内制成n-p结的可能性(美国 肖克利)。
发现用高度相干光的干涉作用得到的综合衍射图含有重现物体形象的全部信息,发明全息照相术(英国 加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