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超导电性的量子力学微观理论(美国 巴丁、施里佛、库波)。
在空间和物质两种宇称不分别守恒基础上,分别提出中微子二分量理论,得出中微子左旋,反中微子右旋的结论(美籍华人 李政道、杨振宁,以色列 萨拉姆,苏联 列·兰道)。
发现弱作用下物质宇称(正反对称性)也不守恒(英国 卡利根)。
提出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苏联 列·兰道)。
公元1958年
提出利用受激发射产生特强光束的单色光放大器(即“激光”)设计原理,引致六十年代激光技术的发展(美国 肖楼、汤斯)。
实现 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为探测微小频差提供可能(德国 穆斯保尔)。
1958—1960年,发射地球卫星和月球探头,发现环绕地球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美国 范阿兰)。
在第二次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上,公开讨论人工控制热核反应问题和超高温氢等离子体研究的结果,促进了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发展(日内瓦,联合国)。
提出弱相互作用的普适矢量—轴矢量费米相互作用及矢量流守恒理论,后被证实(美国 费恩曼、盖尔曼)。
研究用几万度高温的等离子体快速通过磁场的办法,来实现法拉第早就提出的磁流体发电机(美国 罗萨、坎仇维兹)。
公元1959年
提出计算散射波振幅的新方法——复数角动量分析的极点留数法(意大利 雷杰)。
公元1960年
实验证明赫尔姆霍茨共振子不存在,耳底膜从底到顶弹性强度可差百倍,足供频率分析之用,发现耳蜗内部刺激的机制(美国 冯·贝克西)。
美国泰克沙斯仪器公司、费尔柴德半导体公司创制半导体“集成”电路(固体电路),为电子技术微型化开辟道路。
首次用红宝石制成光激射器,即激光(美国 梅曼)。
首次实现用人造地球卫星EchoI号作无线电波反射器,到1962年实现北美与欧洲电视讯号的放大与转播(美国 皮尔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