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a >> 巴音博罗 >> 正文

 

乡村三味——评巴音博罗小说新作《火》

的毒害。他的爱欲始终被世俗的眼光操控,而不是由自己把握,在这一点上,二拐子便与阿Q有了相近的血缘。
  
  三  贫穷之火  
  二拐子为什么到那兰子家纵火呢?在我看来是他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心生报复。然而在被拘后的审讯时,他在长久的思考后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因为我家太穷了,太穷了!”这个理由是否是真的呢?在我看来,也是真的。按照二拐子的逻辑,也许是极度贫穷导致了那兰子对自己的强烈拒绝。
   “二拐子家里的穷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那两间土房子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贫穷是是二拐子的隐痛,是否是二拐子母亲疯掉的诱因也未可知。然而在二拐子的心中,贫穷是一团挥之不去的燥火,这团火烤灼着他的青春和命运。
  二拐子的怨恨之发泄、求爱之不成功都来自于贫穷。在他看来,不贫穷至少是求爱的必要条件,然而他没有。这里我要讨论的是,当了妓女的兰子的心路与贫穷的关系。作者在文中也多次疑惑为什么兰子没有答应二拐子的性要求,在我看来,唯一的因素也是贫穷。
  兰子对二拐子的“肉体的本能排斥”,其实不一定是对二拐子肉身的排斥,而是对贫穷的怨恨。她所怨恨的贫穷甚至也不是二拐子的贫穷,而是自己的贫穷。作为妓女,也是有她的“生活尺度”的,她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她绝对不能让自己做无效的交易。她出卖肉身以交换自己所需,直接原因是自己的贫穷。她其实是最怨恨贫穷的,她服膺的是丛林法则,她不相信怜悯,她痛恨男人的不争气,她更没有得到自己的真爱。
  在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中,妓女是人类异化的最典型代表。“性”也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性与政治、阶级、权利、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是一种互喻。在当代女权主义者看来,性也是反抗男权的革命力量。“性是人的一种具有政治内涵的状况”。[3] 如果这样看,那么那兰子的反抗,便是对自己女性权利的维护,是由经济地位的转变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证明。
  
     “火”在当代文学中是一个常被使用的意象。话剧《狗儿爷涅槃》中狗儿爷把地主家的门楼烧掉,象征了他对个人翻身致富理想的执着;林白小说中也运用了火的意象,她笔下的火,既象征着故事人物的爱恨情仇,也象征着对尘世的救赎与净化。巴音博罗的《火》对于乡村边缘人的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展现了当代乡村生态,“火”成为了乡村百姓生生不息、不甘安分的象征。
  这篇小说既具强烈的写实风格和探寻精神,又不乏诗性的描摹和章节安排,语言生猛,形象鲜活。最后我要补充的是作品的叙事结构。作家在故事讲述的间歇,不时插入讨论问题的话语,文本中不止有二拐子这个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还有“我”这个第一人称的介入。我认为,这不一定是作家在有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而是因为作家自己也处在思索的过程之中。的确,在“我”对曾经生活过的乡村世界疏离多年之后,乡村的人和事、情与理形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陌生化”。作品中的“我”,宿命般的成为了乡村社会的他者。这也说明了当代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差异和伦理冲突,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隔膜与拒斥。
  
  [1][德]马克斯·舍勒 《价值的颠覆》刘小枫编;罗悌伦等译 三联书店 1997年,第7页
  [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 黄勇 薛民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 第28页
  [3] [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 第37页

杨丽新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巴音博罗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乡村三味——评巴音博罗小说新作《火》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