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高龄的于光远搬家了。从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章土钊故居所在的史家胡同,搬到了北京广渠门外大街的一个新建小区。
小区高楼林立,戒备森严,现在职的不少部长级官员都居住于此。
“他不喜欢这里,说要回史家胡同。那里有许多书都没搬过来呢。”离开北京的前一天,8月19日晚上7时,记者在约好的时间赶到了于光远家中。他老伴指着崭新的居室对记者说,史家胡同富有文化底蕴,要不是房子旧,一到冬天暖气供应跟不上,她也不愿意搬来这里住。前两年,于光远就是因为天冷待在没有暖气的房间才旧病复发的。
于光远得的是脑血栓,手脚不便,连说话都困难,但思维依然敏捷。事先,秘书胡冀燕告诉说记者要去看他,他老伴将记者的身份听成了“新华日报”,于光远马上一字一句纠正道:“不是新华日报,是金华日报。”
记者见到于光远时,他正躺在卧室的床上看奥运报道。“每次看到中国运动员夺取金牌,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他的脸上总会浮现难得的笑容。”老伴说,于光远的听力不太好。看奥运比赛,也许哪个运动员的名字叫不上来,但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他原本安静的眼神就放出光彩。
“金华!金华!”于光远握住记者的手,像孩子似的笑笑,“我们有好长时间没见面了,6年?8年?”
于光远是著名经济学家和杂文家。由于工作关系,记者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忘年情谊。他曾先后担任中宣部、国家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要职,却丝毫没有架子。前两年,记者负责《浙中周末·杂文漫画》组稿时,他是高产的特约撰稿人,他率直、敢说真话,不少稿件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光远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但只要有重大活动,他仍带病出席。去年,于光远就应邀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十七大。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重新编印出版了于光远著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一书。当年,于光远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这次著名的会议及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而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那篇后来被认为是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的手写提纲就一直保存在于光远家中。
“去年,他一直在忙着出书的事。”老伴说着,从书架上拿出还散发着书香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这个送给你作纪念吧。”
于光远见了,侧着身子从病床上起来,警务员连忙铺上书桌板。
“怎么,还要题字吗?”老伴问。这两年,于光远几乎已不能动笔,审读重版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也大多是他口述,由手下的工作人员完成的。
于光远拿着钢笔,颤巍巍地在书的扉页写下“李艳同志惠存。于光远,2008年8月19日”几个大字。我双手捧过书,恭恭敬敬地说:“谢谢!”
“不用谢!”于光远开心地笑了。
于光远兴趣非常广泛,脑勤、手勤、腿勤,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曾在给记者的信中,表示要“坐轮椅,走天下”。他的八字人生秘诀,至今让记者受益匪浅:“一、勤。也就是爱劳动。眼勤、耳勤、手勤、脑勤,五官四肢都勤。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个人只有勤,才能有所作为。二、正。也就是直,正道直行。正直是大聪明,也是大道德。三、坦。也就是真,说真话,做真事,就是待人坦诚,‘君子坦荡荡’嘛。四、深。研而究之,探求本质,从现象到本质,从第一本质进到第二本质。五、创。要有创新的强烈欲望和兴趣。要独立思考,反对陈腐,勇于冲破旧事物的罗网。六、韧。孜孜不倦,坚韧不拔。要成功,勇是必要的,但须继之以韧性的战斗。目的尚未达到,‘我就跟你没有完’。七、情。对人对事要有热情,心肠要热,不论看人看问题头脑要冷静,同时要有丰富的人情味。在人与人之间,应有更多的理解、同情和爱,不要感情冷漠。八、喜。也就是乐。我欣赏经常乐呵呵的性格。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什么病痛,都要想得开,自找快活,不要自寻烦恼。”如今,由于身体原因,于光远却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窗外,霓虹闪烁、人声鼎沸,于光远却守着自己一方宁静的天地,看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地高高升起。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