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需要依靠运用教育的手段来改进和提高。做这样的工作,我称之为“教育的教育”。下至普通的老百姓,上至政府部门的领导,从教育的专职工作者到各行各业的人都是“教育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普及性。“要重视教育的教育”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还不仅仅是“思想”,而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自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几年中,有不少与教育工作有关的单位找到了我,要我发表一些意见。这时我特别喜欢写“要重视教育的教育”这八个字给他们。在1999年我专门写过一篇题为《讲一点“教育的教育”的重要性》的文章,它已经收进不久前出版的《跨越世纪的门槛》中,但是对这个题目我不厌其烦,给“文汇时评”再写这么一篇。
“教育非常重要”这样一句话,绝不会有人反对。但是教育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我们的各项事业是否已经做到普遍重视运用教育手段?教育工作者以及在其他教育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以满腔热情做好培养下一代的工作的状况,能不能使人们满意?各有关部门关心教育并以实际行动配合、支持教育事业的风气,是否已经形成?受教育者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受教育者中能够很好并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在受教育者总数当中占多大的比例?如此问题还很多。
我认为在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应该普遍重视运用教育手段,教育事业更应该如此。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依靠运用教育的手段来改进和提高。做这样的工作,我称之为“教育的教育”。具体一点说,第一就是以教育问题、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事业为对象和内容的教育;第二就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思想,做好教育工作,以发展教育事业为目的的教育。
“教育的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下至普通的老百姓,上至政府部门的领导,从刚刚懂事的小学生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从教育的专职工作者到各行各业……都是“教育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普及性。同时,它本质上又是一种有提高性质的工作。通过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觉悟和从事教育的能力,收到高水平的教育效果。
我还想到,进行“教育的教育”还应该具有批判性。不破不立,在对教育的认识上,特别是在有关教育的实践上,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不恰当的行为应该予以批判。在提倡进行“教育的教育”之时,我想强调这一点。
比如,现在学校里搞“应试教育”的现象还很严重。我看到有消息说,学生考分太高了,要加强高考试题的难度。我不知道强调这点,而且在报上宣传有什么好处?依我看来,增加了学校的压力,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压力。现在好学生的标准还是着重从分数上看,这对于素质的理解是很不全面的。
又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事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认为不能反对。但是,一定要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统一起来。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它的对立面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是一下子可以“取消”的,因为我们能用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拨款太少,这样的经济情况也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存在“粥少僧多”的现象。同时,人们的观念也一下子改变不过来,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人们还是不能不对付“应试”。从实际出发,家长们懂得,甚至孩子们也懂得,我也懂得。但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是助长应试教育的,那就不太好了。去年我到一城市开会,在当地的报纸上得知,他们要在某个公共场所举行大规模的“状元报告会”,介绍高考状元的经验。票价不低,但是炒作得很红火。人们争着去买票。也就在那个时候(高考前夕),我还在好几家报纸上看到大量的高考指南性质的书籍和资料的广告。这样的广告,前几年没有现在多。这种种做法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要重视教育的教育”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还不仅仅是“思想”,而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要做的工作有许多。对此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并进行锲而不舍的宣传,也是一个方面。我希望看到专就这一问题而论的著作,能够写成并且出版。
20世纪50年代评定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最后一名学部委员、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与雕塑作者、列宾美术学院硕士陈雷合影。
于光远过生日。后排中为于光远的夫人,右一为于光远的多年秘书胡冀燕(内蒙古知青)。
20世纪80年代,于光远副院长(右一)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视察。左一为杂志社社长杜敬,站立为办公室主任雷作夫,右二就是大名鼎鼎的谢韬,曾因胡风案挨整,“文革”后曾任杂志社编辑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曾写出“民主社会主义”一文引起争论。
为于光远老师做雕塑
杲文川
1962年,著名理论家于光远与龚育之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四年制研究生,并决定本科时学哲学的研究生到自然科学相关的系接受系统培训,本科时学自然科学的研究生到哲学系接受系统培训。由此,于光远在我国开创了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先河。1963、1964年又招收了两届自然辩证法研究生。1978年起,他先后招收自然辩证法、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的研究生。1981年10月,于光远发起并组织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于光远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李昌、钱三强、钱学森、钟林为副理事长。从此,在研究会的旗帜下,聚集起了一批有志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学者和自然科学家。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