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春节和于光远过生日,他的学生们就会集体到家里看望老师,汇报学习科研情况。2008年春节聚会时,有的学生认为于光远老师是学界公认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奠基人,他把科学家与革命家的品格融于一身,是学术研究工作者的楷模,我们应该为他雕塑一个铜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老师。学生们积极响应,大家共同出资支持这一倡议。
有人撰文认为,从1936年于光远在清华大学在导师周培源指导下,研究写作物理学毕业论文《坐标系在动力场中的运动》开始,于光远为一个哲学学派在中国兴起,至今已奋斗了72年。1986年,于光远和李惠国赴联邦德国和瑞士讲学,李惠国回忆说,于光远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讲学时,向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介绍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状况,认为,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于光远把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概括为四大特点:其一,中国自然辩证法是沿着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开拓的方向进行研究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领域,因此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称之为自然辩证法;其二,它是开放的体系,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包括自然观、科学方法论、各门科学的哲学问题、对技术、工业、农业、医学的哲学思考及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等广泛的领域;其三,强调哲学家要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共同合作研究;其四,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于光远的总结概括,得到哈贝马斯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学派的第三和第四个特点,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
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惠国找到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美术室工作的陈雷,陈雷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并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取得硕士学位。在十多年的美术系统教育中不断汲取中外美学营养,并遍访雕塑和美术名家,虚心向老艺术家讨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在此之前,他创作的雕塑作品《孔繁森》《全家福》《松骨峰精神代代传》(表现志愿军英雄事迹)《五环之光》《我的父亲母亲》《于志学像》(冰雪画创始人)《西藏喇嘛》《日本宗教领袖池田大作塑像》《高莽像》(俄罗斯文学翻译家、研究家、画家)《洛克菲勒像》等,有的收入画册,有的参加展览,有的获奖,有的被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陈雷与洪涛共同主编《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作品选》一书已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虽然陈雷在该厂的影视剧担任美术工作较忙,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委托。
于光远家里提供的照片资料多是于老60多岁时拍摄的,而陈雷到家里拍摄的又是93岁老人的形象。陈雷希望创作出于老既老成持重、儒雅智慧,又充满活力的七八十岁时的状态,这的确有点难度。经过阅读于老的相关著作,反复琢磨于老的长相特点,陈雷用油泥做出了一个二三十厘米高的泥塑小样,带到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著名雕塑家司徒兆光家,司徒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是对小样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
陈雷把雕塑小样带到于光远家,在转盘上旋转,于老观看了半天说,我平时不喜欢穿西装,还是穿便装比较自然。根据家里人的意见,陈雷对照本人又做了调整修改,改动较大的是嘴部。在通州宋庄雕塑铸铜厂,陈雷把西装改成夹克衫,在放大雕好大样后,家属、学生代表两次前往铸铜厂审看提意见,经反复修改、调整细节后,开始做石膏模、胶膜、铸蜡型、挂砂、灌铜,然后打掉砂壳,抛光去毛刺,用化学剂腐蚀,完成表面的处理。
于老生日那一天,同学们相约来到老师家。于老坐着轮椅,在家门口迎接大家。大家献上蛋糕和寿桃,陈雷也送来了雕塑的最后成品。那是一尊半身塑像,雕像上于老梳着背头,带着眼镜,寿眉高挑,耳大鼻隆,微笑的眼睛露着慈祥。大家都很满意,合影后又分别在雕塑旁与老师合影留念。
(此文发表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
因为我下午出差到烟台养马岛,因而多贴一篇博文,回来再回复大家,探望大家。
于光远所带的研究生名单,刻在铜像后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