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于光远,晚年的兴趣非常广泛,不仅学会了用电脑写作,还开通了个人网站。从2001年起,他又开始“坐轮椅游天下”,重访过去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他重访阳信县董家佛堂村的愿望,是2001年6月21日实现的。6月20日下午,他由济南乘车到达惠民县。时任滨州市副市长的祁维华,当晚把他迎接到滨州市区的一家宾馆,时任市委书记的王宗廉前去看望了他。第二天上午,祁副市长又陪同他一起去阳信县董家佛堂。具体情况,于光远事后在日记中写道:
“一进村,我发现这个村子的面貌完全变了。在我的记忆中,原来全村的占地面积比较小,各户大门是朝不同方向开的。而现在的房子是整齐划一军营式的,并且大都是红瓦房。我们的汽车开进村里的主要街道时,还看见悬挂着一条欢迎我的横幅。我曾经后悔今天没有带轮椅来,可是实际上用不着,不仅天上正下着小雨,而且村容已经大变,也就无‘旧’可‘怀’,即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坐着轮椅去看了。
车子停在一座经过他们考证、当年我的房东家原来地基上新盖的一所民房门口,可惜我的那个房东早已去世了,现在是他的儿子住在这里。我和陪同我前来的祁副市长,还有阳信县的李慎猛县长,以及与我有过联系的地方史工作者边玉庆,一起进了房子。我还没有坐定,村里的人听说我来了,一下子拥来许许多多人,趴在玻璃窗外张望。我示意请外面的老人进来。他们进来后围在我的身边,与我一起照相。由于房间小、座位少,在我与老头老太太们合影对话时,只好委屈市里与县里的领导们站在一旁看和听。
我问老人们的年龄,问他们记不记得53年前村里的事情。今天来的人中,年龄最大的83岁,而我已经86岁了。他们对我提的问题回答不出多少,甚至不记得发生过那次迷信事件。有一位66岁的老太太说,当年我同她一起纺过线。现在66岁的人,当时的年龄应该是13岁。这件事我虽然不记得了,但是符合我的性格。我在延安纺过线,在董家佛堂看见有人纺线,我一定会手痒,想露一手的。他们还告诉我,董家佛堂是个比较大的村子,1948年的时候就有百来户,400多口人;现在有180来户,600多口人。村子里姓慈、姓董的人最多,原来姓慈的多一些,如今姓董的已超过姓慈的了……
说话间,时间已近中午,阳信的同志邀我到县城去吃午饭。我婉言谢绝了,决定直接返回济南。我站起身来走出房间,来到大街上时,只见我坐的那辆汽车四周挤满了人。我请随行的记者对四面的群众都照了相。我也面向不同方向的群众挥手抱拳表示谢意。汽车启动后,我从车窗口伸出手去,与人们挥手告别。热情的群众簇拥着一直把我送到村口,再见了,董家佛堂的乡亲们,我们的心永远连结在一起。”(孙向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