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拟运销60万驮的计划是太大了,边区在这一年还不可能解决这样大的运输力。产盐70万驮的成绩是好的,但盐质又太坏,督运是正确的,但不应普遍动员一切地区的一切人,动员的组织与方法也有许多不合实际的弊病。”但是,不管如何,“对于盐业积极发展的方针是正确的。”
关于积极发展盐业的思路,毛泽东指出:“必须扩大已经成立的盐业公司,作为联合公私盐业扩大公私产远销的主力军:提高盐产质量,以利广销;恢复督运工作,组织民间一切可能的运输力,扩大运盐,吸受外来的脚户多运多销;修筑道路,配置店栈草料,以利盐运;由盐业公司逐渐统制外销。”(以上均见1948年5月东北书店出版《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在边区高干会议上,还介绍了第一次带头运盐的鄜县城关区副区长劳模鲁忠才的经验,表扬了鲁忠才的突出贡献。
边区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鲁忠才长征记》。《鲁忠才长征记》是高克林于1941年8月13日晚向县城关区副区长鲁忠才以及王毓贤、孔照庆进行调查后根据记录整理而成的。这个调查报告具体地记述了县城关区第一次运盐的经验,包括牲口数,往返日期,沿途的各站概况,生活情况及问题,经验教训等。
毛泽东看到这个调查报告,认为写得很好,而且开调查会的方法也很好,于是他在8月26日,为《鲁忠才长征记》写了个按语。按语说:“这是一个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告,高克林同志写的,值得大家学习。现在必须把那‘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高克林同志的这篇报告是在一个晚上开了一个三个人的调查会之后写出的,他的调查会开得很好,他的报告也写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是这类东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谈’,而不是那些党八股。”这个调查报告和毛泽东写的按语发表在9月14日的《解放日报》上。
1943年盐的产运销计划的目标,毛泽东提出“如运30万到36万驮盐出口,按平均边币计算10元一斤盐,就有45000万元至54000万元收入。”这一主要目标,按当时市场价可买粮34600万斤到41530万斤。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统计说明,由于指导的正确,政府和群众的努力,计划大大超额了。产盐达到60万驮,运盐38万驮。中共中央西北局在一份报告中说:“高干会议后,根据这一方针,把过去分散无计划的食盐运销,统一于盐业机关,实行对外统销以来,使我们获得了食盐外销主动权,开始战胜敌顽对边区食盐外销的限额、操纵和破坏,使五个月来边区公盐外销量大为增加。同时换进大量必需品和法币,保证了公私两方必需品供给,相对稳定了金融和物价。”(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