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发言,除就组织国民政府、出版及宣传、设立研究会等问题发表意见外,还针对国民党内的右派观点申明自己的主张。l月28日,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广州代表方瑞麟针对共产党员跨党,提出不能党中有党,要求写上国民党员不能加入其他政党的条文,目的在于反对孙中山的容共政策。这时,李大钊一方面有力地驳斥这种谬论,另一方面诚恳地解释了共产党的做法,得到廖仲恺等人的支持。在大会气氛有利于国共合作的情况下,毛泽东趁机发言,主张停止讨论,即付表决。结果方瑞麟的提案被否决。
国民党“一大”在是否通过“比例选举制为大会政纲之一”的议案时,再次发生激烈争论。所谓比例选举制,就是根据各政党在全国所得选票在选票总数中的比例,来分配其议员席位的名额。提出比例选举制的意图是保护当时在国民党内占少数的右派的地位,也颇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毛泽东发言反驳说:“现时比例选举制系少数党所运动出来的结果。本党为革命党,凡利于革命的可采用,有害于革命的即应摒弃。比例制有害于革命党,因少数人当选即有力量可以破坏革命事业,是予少数派以机会也。本席根本反对本案,以为不能讨论,不能表决。”多数代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从而否决了比例选举制的提案。
毛泽东在会上的表现,受到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赏识和注意。30日下午,选举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时,孙中山亲自拟了一个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其中就有毛泽东。
三是汪精卫。
1925年3月孙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孙中山病逝后,广东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精卫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的头号人物。汪精卫对毛泽东的才华很赏识,他两次提议让毛泽东担任国民党宣传部的代理部长。两次提议均获得国民党常委会的通过。
四是易培基。
易培基,湖南省善化人,1880年2月28日出生。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易培基因不愿随黎元洪依附袁世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