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陈独秀。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毛泽东就以其卓越的表现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毛泽东曾撰写《体育之研究》一文,经杨昌济推荐,刊登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1918年8月,毛泽东来到北京,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陈独秀,虚心向其请教。陈独秀对毛泽东很有好感,后来他俩又数次见面交流。在建党工作中,陈独秀越来越赏识毛泽东的实干才能。1923年1月,在国共合作的重要时期,陈独秀考虑到毛泽东一直主张实现民众的大联合,便决定调他到广东,协助中共中央工作,同时派李维汉到湖南接替毛泽东。
1923年,毛泽东离开长沙到达广州,他认真向陈独秀请教。他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发表文章提出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看法:国民革命的历史使命是“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只有“建立严密的联合阵线,这个革命才可以成功”。这些观点较好地阐发了当时陈独秀的思想,从而深得陈独秀的信赖。于是,在陈独秀的领导下,毛泽东和李大钊、张国焘、谭平山、蔡和森、陈潭秋、罗章龙等,一道为中共三大做准备工作。
1923 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大会选出九名正式委员、五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毛泽东还当选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实际上毛泽东这是第一次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陈独秀对他委以重任,所以,这个秘书不同于一般的秘书,“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之责任,井管理本党文件。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
毛泽东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以后,便开始接触国民党的一些上层人物。他常和陈独秀到廖仲恺家商谈国共合作的具体事宜,还常去拜访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谭延闿。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共产党内被陈独秀提携到核心领导层,这样的政治地位自然让国民党不敢对他小瞧,为他随后在国共合作中进入国民党内部担任高职奠定了基础。
二是孙中山。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