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贺 >> 正文

 

如何看唐朝李贺的隐秘文心

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1] (P88)
  这是书生苦涩的自嘲,运用似类“蒙太奇”的手法,有着“黑色幽默”的味道。前两句让人辛酸。晓月当空,清光如泻,月影如弓,这是多美的意境。然而看看屋里的人,彻夜不眠,寻章摘句,一个雕虫老书生。三四句又构成一个对比蒙太奇:一边是辽海上的征战,刀光剑影;另一边是老雕虫的诗人,从屋里走出来(一夜没睡),临风长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木摇落而变衰……”在战争面前,书生的角色显得很是滑稽。
  李贺有两个反面教材:司马相如(字长卿)和东方朔(字曼倩):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南园十三首》其七)[1] (P88)
  这两个人和前一首诗中那个“寻章摘句老雕虫”的书生是不同的,他们是读书人中以文章显达者。不过,他们显达的背后也是无尽的辛酸。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时,相如“家徒四壁”,后来是靠丈人卓王孙赠予“僮百人,钱百万”,才得以“买田宅,为富人”。相如善为辞赋,他的《大人赋》曾使“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7](P2332)。然而他最终也不过是作了个“孝文园令”——掌管汉文帝陵园扫除之事的小官,比奉礼郎强不了多少。东方朔的成名立身,不仅靠他的文章,更靠他滑稽诙谐的行为方式。《史记·滑稽列传》:“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7] (P2428)东方朔以讨人主喜欢的“另类”方式获得官僚体制中的“安全许可证”:他得到官僚体制许可的时候,也正是他失去文人尊严的时候。这种全身避世之策不也正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文人在官僚体制中的那种难言的辛酸吗?所以,李贺在无缘科举之后,表现出对文人自身价值的极度怀疑,从而萌生了从军之念。
  然而,李贺永远也忘不了他是一个诗人。他以诗才名世,更希望能够以文才仕进。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十三首》其十)[1] (P90)
  边让以文才名世,又得蔡邕相荐,得到大将军何进礼遇,让李贺企羡不已。王琦曰:“长吉盖以边让自喻,而私忆当有如蔡邕之人敬而荐之者。……盖有不遇知己,诗文俱可不作之想该文章转自 华程网 www.huachengnz.com 原文链接:http://www.huachengnz.com/article/view_20049_1.html。”[1](P90)王琦分析得有道理。李贺作诗,不只为愉己,亦不只为抒怀,最重要的目的是以诗扬名,得到赏识,得入仕途。当他发现作诗并不是立身扬名捷径,他便对自己的写作行为产生了深切怀疑:“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干脆隐居算了。溪头钓翁,松下高士,带着一种漠视荣辱沉浮的淡然——然而那不是李贺。这首诗不是看破世间红尘者的淡然,更像是失意者破罐破摔式的牢骚。然而破罐破摔者尚有激情在,当希望破灭、激情熄灭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呢?——荒诞。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南园十三首》其十二)[1] (P92)前两句充满了道教神异色彩。松溪桂洞,黑水龙卵,自是清幽之处,而且有一种神异氛围。王琦注:“松溪桂洞即其所居之地,龙亦卵生,凡水深而色沉黑者,必有龙潜焉。”[1] (P92)生硝马牙,则是十足的修炼药饵。但是第三句中“虞卿”的出现,使这种道教神异氛围变得不安起来。
  历史上的虞卿身具纵横捭阖之才,被赵孝成王拜为上卿,仕途失意则“发愤著书”,有《虞氏春秋》传世[7] (P1859-1862)。他与道教或道士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李贺在此诗中却让他披上了艳如朝霞的大红道袍:“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这是为什么呢?
  确实是一种强行的嫁接,这正是李贺此诗的隐秘所在。这是李贺心目中两种隐居生存方式的强行嫁接:一种是隐居著书名世,一种是修道养生。这两种生存方式在李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著书名世是李贺最不愿接受的一种退路,他在《南园十三首·其六》中已经明确地表达了对“寻章摘句老雕虫”[1] (P88)式生活的厌倦,到第十首中,则明确地说:“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钩翁。”[1] (P90)所以,在这首诗中,他才会让以发愤著书名于后世的虞卿去裁制一件道帔。“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这是一很滑稽的面。游说得志、官拜上卿、失意后发愤著书的虞卿,一生为显身扬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贺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如何看唐朝李贺的隐秘文心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致酒行  李贺诗鉴赏
    唐诗名篇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赏析
    唐诗名篇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诗名篇李贺【老夫采玉歌】赏析
    唐诗名篇李贺【致酒行】赏析
    唐诗名篇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诗名篇李贺【感讽五首】(其一)赏
    唐诗名篇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赏
    唐诗名篇李贺【苦昼短】赏析
    【作者小传】:李贺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贺诗的现代性
    论古代诗家评李贺
    李贺诗示 弟鉴赏
    唐诗名篇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生平简介
    诗 鬼——李贺
    李贺故里
    唐诗名篇李贺【秋来】赏析
    唐诗名篇李贺【天上谣】赏析
    “诗鬼”李贺,其人其诗
    唐诗名篇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与《高轩过》
    唐诗名篇李贺【巫山高】赏析
    马诗(李贺)
    李贺降昌谷 天生诗人质
    《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年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中华文明大讲堂》壮哉唐诗:“鬼才”
    李贺诗过华清宫鉴赏
    【《将进酒》(李贺)诗文赏析
    悲伤的李贺
    李贺简介
    南园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将进酒》 -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
    南园(其六)   李贺
    苏小小墓  李贺
    李贺鬼神诗的定量分析
    可怜的李贺
    “鬼才”李贺
    唐诗名篇李贺【秦王饮酒】赏析
    唐诗名篇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诗南园十三首(其五)鉴赏
    南山田中行  李贺诗鉴赏
    黄家洞  李贺诗鉴赏
    老夫采玉歌  李贺诗鉴赏
    李贺诗马诗二十三首(选三)鉴赏
    李贺诗黄头郎李贺鉴赏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鉴赏
    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鉴赏
    苦闷的诗歌天才——李贺
    李贺诗浩 歌鉴赏
    李贺诗梦 天鉴赏
    李贺诗苏小小墓鉴赏
    李贺诗雁门太守行鉴赏
    李贺诗咏怀二首(其二)鉴赏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
    李贺诗古悠悠行鉴赏
    江楼曲  李贺诗鉴赏
    唐诗名篇李贺【梦天】赏析
    天上谣  李贺诗鉴赏
    秋 来  李贺诗鉴赏
    秦王饮酒  李贺诗鉴赏
    罗浮山人与葛篇  李贺诗鉴赏
    长歌续短歌  李贺诗鉴赏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李贺诗鉴赏
    将进酒  李贺诗鉴赏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诗鉴赏
    感讽五首  李贺诗鉴赏
    出 城  李贺诗鉴赏
    开愁歌  李贺诗鉴赏
    李贺诗人简介
    河洛春秋李贺故事:迷魂招不得 生前身
    高轩过  李贺诗鉴赏
    宫娃歌  李贺诗鉴赏
    唐诗百话·李贺:诗三首
    李贺的写作姿态:在焦虑与放纵之间游
    苦昼短  李贺诗鉴赏
    艾如张  李贺诗鉴赏
    高轩过 李贺
    作家故事·诗鬼李贺
    上之回  李贺诗鉴赏
    二十世纪李贺研究述论
    春坊正字剑子歌  李贺诗鉴赏
    夜坐吟  李贺诗鉴赏
    巫山高  李贺诗鉴赏
    北中寒  李贺诗鉴赏
    老夫采玉歌诗词赏析
    平城下  李贺诗鉴赏
    长歌续短歌诗词赏析
    官街鼓  李贺诗鉴赏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梦天 李贺
    上云乐 李贺
    致酒行 李贺
    李贺的诗
    论李贺诗歌的美学品质及成因
    <李贺诗选>编后记
    李贺的创作方式
    马 诗词赏析
    南园诗词赏析
    感枫五首诗词赏析
    马诗诗词赏析
    李贺咏马
    秦王饮酒诗词赏析
    美人梳头歌  李贺诗鉴赏
    咏怀二首诗词赏析
    咏怀二首 其二诗词赏析
    雁门太守行诗词赏析
    天上谣诗词赏析
    雁门太守行
    苏小小墓诗词赏析
    秋来诗词赏析
    梦天诗词赏析
    南山田中行诗词赏析
    罗浮山人与葛篇诗词赏析
    致酒行诗词赏析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词赏析
    示弟诗词赏析
    浩歌诗词赏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