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的现代性
一
诗到底是什么?对于每个诗人来说,我想答案是不同的。对于屈原来说,诗是节操与坚持,是一种高贵与华丽的精神。对于李白来说,诗是月辉和剑光,是一种豪放飘逸的任侠之气。而对于杜甫来说,诗是忠诚和苦难,是一种凝重沉郁的忧患意识。那么,对于李贺来说,诗是什么呢?
二
读李贺的诗,没有李白天马行空似的流畅飘逸,没有杜甫高山仰止似的宏大深沉。注意力往往被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绊倒,或轻,或重,或硬,或软,或冷,或暖,或艳,或素。于是,惊叹于他的苦心,想用了怎样的心力,选用——不——创造了这样的句子、词和字。想象他是瘦弱的人,皱着眉头的人,穷困的人。只有穷困至一无所有的人,才肯把所有心力都用在写诗上,行带书囊,夜吟鸡唱,为一个字而寝食不安,坐卧不宁。在这种愁苦和勤奋中,人生的感触和想象力闪耀出幽冷的光,像寒星,像晨露,像杜鹃泣血,像枯兰萎地,那种美,凝重,凄艳,绝世的孤独。
三
李贺是早熟的天才。虽然只活到二十七岁,但他的诗,没有丝毫的幼稚和单纯。而且,他以技巧的独创性,主题的多样性,甚至观察与见解的深刻性,令后人惊叹不能。中国文学史上不乏早慧的诗人,但像李贺这样以其绝无仅有的独特性,以其极短的生命却呈现出如此丰富创造力的诗人,却几乎没有。如果找一个和他仿佛的人,我想只有当代的海子。海子二十六岁自杀,李贺二十七岁去世。他们都把诗作为恋人般努力追求,以至略带些病态的执着,极其相似。就他们在当时的影响力来说,也大至相当。二者都注意向民间诗歌学习,都不是传统诗人。他们杂取百家,不拘一格,为我所用。从这一点说,他们具备真正诗人的素质,没有任何僵化的观念。二人都极其勤奋,博览群书。他们也有些许不同。从诗的内容上看,李贺的诗社会性强,所描写的范围也更宽更广。从诗的风格来看,海子的短诗大多单纯透明,长于日常事物的抒情。有些略显幼稚,长诗则显示出宗教般的深刻与宏阔。而李贺的诗则显得怪异冷艳,长于叙事和描写,对社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嘲讽,显示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老辣。至于对后世的影响,李贺的诗经千年风雨而光泽不褪,而海子的作品,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四
凡是伟大的诗人,也几乎都是哲学家。他们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联,对浩渺无垠的宇宙,都发出过永恒的追问。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莫不如是。正因为超越时代和空间,站在更高处,或驰聘神思,或悲天悯人,具有更长久更深刻的内涵,他们的作品才得以流传千古而不朽。在这方面李贺稍居于后,但也基本上具备了这种素质。他的《梦天》、《浩歌》、《苦昼短》等,都表现对生命、时间的强烈关注。或许他因为早逝而无法达到更高更深的思想境界,或许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雕琢词句而使作品缺乏浑然一体的大气。但我们,实在无法责怪一个只活到二十七岁的诗人。
五
李贺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在愁苦中度过的,这缘于两方面:一是理想的破灭,二是疾病的困扰。李贺生活于藩镇割据、日渐衰弱的中唐,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怀着“济世立名”的儒家思想,想凭借自已的才华辅佐朝廷,安定天下。但他却在二十岁时就遇到了人生最严重的打击:有人以“进士”与他父亲的名字“晋肃”同音犯讳,阻止他参加科举。虽然韩愈写《讳辩》予以驳斥,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