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文
我始终怀疑,这是不是多年以来中国文坛出不了李贺这样才华盖世的文学家的原因; 同样,我也怀疑,这是不是多年以来男过半百,胡子一把,女已更年,仍在装嫩,还要顶戴着青年作家这份冠冕的原因。 唐诗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以李贺成名最早,但也以李贺享年最短。 《全唐诗》说:他“七岁能辞章”。五代时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说:“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成三篇。”看来,他是一个早慧的天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文学神童了。 李贺幼年,就受到当时领导古文运动的韩愈赏识。并亲自登门,去看望过他。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第一,韩愈为文坛领袖,能如此抬爱一位具有文学才能的晚辈,实在是具有大师风范的行为;第二,李贺虽然年纪很小,也不过是个少年而已,面对一代文宗,坦然自信,从容对答,毫不怯阵,不怕面试,当场作《高轩过》诗一首,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异秉。 据康骈《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籍甚。”这段轶事,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嘉话。 中国是个爱出神童的国度,因为中国的为父母者,一旦感到自己出头无望以后,就把这种出名欲,成名欲,移情于下一代,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最狂热地培养神童,打造神童,追捧神童的父母,并不惜工本者,莫过于我们中国人。 在中国,容易出名的神童,是那些数理化方面的学习尖子,不过,高考结束,报到入学,也就昙花一现,风光不再。但容易成名的神童,却是在文学上有所发展的小作家们。三岁写诗,五岁著书,八岁出长篇,十岁入作协,十五岁腰缠百万。然后,雇四个保姆,分管衣食住行,然后,养四个保镖,前后左右防范,然后,子荣父贵,也跟着大出风头,搭车创收,再然后,从网络到平面媒体,有关这位神童的新闻,消息,报导,传说,络绎不绝,甚嚣尘上,那光环的亮度,总是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直到他狗屁不是拉倒。 有的出版社,有的期刊社,抓住了为父母者的望子成龙心理,靠这些小朋友作家的畅销书,很捞了一票。正是他们为了多卖书,好赚钱,拼命鼓吹,大力推销的结果,造成社会的神童泡沫,神童崇拜的浮躁之风。但他们没有想到,越是大张旗鼓的宣传,那些并非神童的青少年,也越是有压力。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在神童的样板阴影下,这帮孩子的日子,过得就不会十分开心了。君不见双休日,本是儿童得以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三五成群,游戏玩耍的日子,可一个个像被父母挟持着的人质那样,上午赶这个补习班,下午上那个速成班,疲于奔命,劳顿不堪,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好像从王安石的《伤仲永》开始,就注定了早熟的果子,往往先从枝头跌落下来。无数事实证明,中国文学神童的完蛋率,也是最快,最高,最令人泄气的。爱之,实害之,捧得越高,摔得也越重。神童作家在长大成年以后,还能够涌动出文学的创造力者,还能够喷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者,古往今来,寥寥无几。因此,无妨这样认为,当别人誉谁为神童,而他自己也以为是神童的时候;同样的道理,当别人夸谁为当代文学之翘楚,之希望,而他自己也果然当仁不让的话,我们就可以像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坐在自家院子里的苹果树下,等着看这位神童或青年才俊,掉到地上最终烂掉的好戏了。 也许只有这个李贺,是唯一的例外。&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贺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李贺与《高轩过》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