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Y >> 幼时记趣 >> 正文

 

《幼时记趣》同步训练

第7课 幼时记趣
沈复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⑵私拟作群鹤舞空
⑶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⑷怡然称快
⑸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⑹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⑵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⑶作 青 云 白 鹤 观 ⑷果 如 鹤 唳 云 端,怡 然 称 快
3.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5.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6.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7.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外延读一]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上面讲的就是著名的 、佣作读书的故事。讴歌和褒扬了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穿壁引其光: 大姓: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⑵.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
⑶. 愿 得 主 人 书 遍 读 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邻舍有烛而不逮
⑵.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课外延读二]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若: 念: 卒: 辄: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时有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
C项为之强 D钟子期必得之
3.“于”的用法一般是介词,相当于“在”,或者是“到”,下面两句中的“于”分别是哪种用法?
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B止于岩下( )
4.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5.过去以“高山流水”称知音或知己,典故出自这篇文章。这个典故主要是扣住文章的哪两句话?


[片段作文训练]
著名雕刻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只要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态去仔细观察,并且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你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的很多很多。请从大自然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大胆想像和联想,写出你的感受,与大家共享美好。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及其细小的东西。 拟:比。 强:僵硬。 怡:喜悦的样子。 壑:山沟。 鞭:鞭打。 2、⑴私/拟作/群鹤舞空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⑶作/青云白鹤/观 ⑷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3、总领全文,总叙“物外之趣”。
4、三个方面: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5、如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6、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7、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谈:⑴富有童心、童趣;⑵观察仔细;⑶想像奇特等。
[课外延读一]
1、凿壁借光 匡衡的勤学精神 2、在墙壁上打洞 大户人家 报酬 大学问家
3、⑴.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⑵.衡 /乃 与 其 佣 作/ 而 不 求 偿
⑶. 愿 /得 主 人 书 /遍 读 之 4、⑴隔壁人家有烛光却照不到自己。 ⑵匡衡就到这户人家去作下人,却不要工钱。
[课外延读二]
1、像(如,如同等) 心里所想的 突然 就 2、A 3、A到 B在 4、伯牙到泰山北麓游历,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面避雨,心里凄凉,就拿过琴来弹奏。 5、“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幼时记趣》同步训练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幼时记趣》解释、翻译、讲析
    《幼时记趣》翻译
    童趣(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教学案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1-11题。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3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教案4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必…
    幼 时 记 趣
    《幼时记趣》教案设计3
    《幼时记趣》教案
    《幼时记趣》教案设计
    预设目标: 幼时记趣
    第七课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
    教《幼时记趣》有感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教学设…
    《幼时记趣》《三峡》练习
    中考复习语文教学案.文言文之《幼时记…
    《幼时记趣》感悟生活式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
    幼时记趣练习
    《幼时记趣》学习笔记示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同…
    《幼时记趣》中考试题集锦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同步练习 苏教版
    苏教版《幼时记趣》课堂实录
    《幼时记趣》助读
    《幼时记趣》同步练习
    幼时记趣
    第二单元 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阅读练习
    《幼时记趣》期中复习提纲
    《幼时记趣》教案              作者…
    《幼时记趣》同步练习
    第五课《往事依依》  第六课《幼时记…
    与朱元思书 一、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7 《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 《幼时记趣》原文及译文
    《幼时记趣》教案
    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课堂实录
    《幼时记趣》学习笔记示例
    《幼时记趣》课堂实录
    苏教版《幼时记趣》 精讲精练
    课后练:《幼时记趣》综合能力测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