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设计思想: 教学本文,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学入手,自己反复诵读,自己翻译,理解课文,再来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在学生反复诵读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学生自读,圈点课文,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们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钻研精神;第四步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步引导学生研读作者所描绘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文章质朴,清新,自然的文风,感悟作者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第六步深入探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第八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 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及作者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 题目《幼时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 藐小 鹤唳 怡然 土砾 沟壑 项为之强 庞然大物 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鹤唳 怡然 鞭数十 (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记叙童年的各种"物外之趣".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第二层(3-4段)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蛤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④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够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乐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当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一般高.) ④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丛草看作树林,把小虫,蚂蚁看成兽类,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深入探究 (1)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观察——联想,想象——玩赏.[板书] 作者"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脖子都酸了,可见其观察是多么专注,时间多么长久.作者善于联想,想象,玩赏,怀着极大的热情创造着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会出现"夏蚊成雷""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获得自我满足,产生"物外之趣". (2)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三,小结 《闲情记趣》文章紧扣"趣"字落笔,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文中处处有情,处处有趣,因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观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癞虾蟆,简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闲中有情,才写出让人体味不尽的"物外之趣".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物外之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学习作者的下笔细腻,笔端存真的风格,写好自己的"闲情记趣".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美语句. 2.课下借阅《浮生六记》,阅读书中其他篇目及其他名家描写童年生活的佳作. 3.以《幼时记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五,板书设计 观 蚊 如 鹤 趣 神 游 山 林 鞭 打 蛤 蟆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1,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 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10, "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 14.总分关系 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黄鹤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