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
一、作者、作品:选自《浮生六记》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 二、文体:自传体散文
三、内容分析:
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开头一段,总叙“物外之趣”。
这一部分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这就自然引出下文对 “物外之趣” 的具体分述。以下几段,具体记述各种“物外之趣”
第2段,写观蚊如鹤之趣。 这一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作者为此心神专注,兴味盎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观赏群鹤舞空图,是奇特想像之一。 作者从几个角度来描写夏天蚊群的? 声音-如雷;飞舞-如鹤;数量-千百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 表现了“我”对观察蚊群的兴趣之浓。 第二层,写观赏白鹤青云图,是奇特想像之二。 作者为什么将蚊子视为“鹤”呢?
因为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了。 这一“幼趣”表现了作者儿时的哪些特点? 善于想像与联想。这里作者不是单凭视觉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去感受画面。当然这种主观想像是合理的,因为蚊与鹤有形似声似之处。正由于这种想像是合乎情理的,所以作者能够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第3段,写神游山林之趣,是奇特想像之三。 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呢? 交代了观察的地点、身体的姿势、观察的角度。“目”“视”前分别以“定”“细”二字来修饰,强调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注意力是心与目并用的。 本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突出了幼时的哪些心理特点? 表现了幼儿视小为大、喜欢想像的特点。作者由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自然山林、野兽的美景,进入了心旷神怡之境,丰富了美的感受,获得移情入境、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欣赏效果。当然,这种想像和乐趣与作者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缺乏知识和生活,也就无从想像,自然也就没有神游的感受。
第4段,写哈蟆吞虫、自己驱赶哈蟆的情景。 第一句描写哈蟆扑来的情状。“拔山倒树”与“丛草为林”“土砾凸者为邱”相照应。
描写蛤蟆扑来时的情状用了哪些词语? 用“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形容来势猛,力气大,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这里视小为大,大词小用,着力表现幼时所见蛤蟆捕捉小虫的情状。 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年幼时怎样的性格? 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综上所述,本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写作特点:
1.脉络清楚,结构严谨。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
2.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开头总说“物外之趣”。主体部分详尽具体地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3.观察仔细,想像奇特。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像,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联想和想像,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4.语言简朴、自然、生动,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
《幼时记趣》练习
课前预习
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以土砾凸者为邱 通 ,
二、给加点字注音 稚( ) 藐( )项为之强( ) 怡( )然 唳( )
凹凸( ) 壑( ) 庞( ) 哈蟆( )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余忆童稚时 余: 稚: 2、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明: 察: 秋毫:
3、见藐小之物 藐: 4、必细察其纹理 纹理:
5、私拟作群鹤舞空 拟: 6、昂首观之 之:
7、项为之强 强: 8、又留蚊于素帐中 素帐:
9、果如鹤唳云端 唳: 10、怡然称快 怡然: 。 称快: 11、于土墙凹凸处 凹凸: 12、花台小草丛杂处 丛杂:
13、常蹲其身 其: 14、凹者为壑 壑: 15、拔山倒树而来 拔: 16、盖一癞虾蟆也 盖: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文 2.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________________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性填空
1.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2.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课后巩固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17.《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邱通丘,土山 二、zhì miǎo jiàng yí lì āo tū hè páng há ma三、1.我 幼小2. 眼力 看清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3. 小 4. 这里泛指花纹。 5. 比6. 代指“群鹤舞空”景象7. 这里是僵硬的意思。8. 白色的蚊帐 9. (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10. 喜悦的样子 喊痛快11. 高低不平12. 多而杂乱 13. 自己14. 山沟 15. 移,搬开16. 原来是四、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2.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3.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五、1. 物外之趣2. *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课后巩固答案
1.④(白色的)⑥(鞭打)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0、 “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13.C14.总分关系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晴空一鹤排云上,……《黄鹤楼》……17. 浮生六记、清、沈复、三白、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鞭打虾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