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逸夫小学 燕娥 [教学内容]
《鸟的天堂》是人教课标本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记叙了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课文语言优美、动静结合、韵味十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确立以下目标:
1、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理解、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学情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大榕树,有着“百年巨榕、百鸟出巢、百年归巢”三大自然景观,壮观无比。即使是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这难得的奇观,更何况我们山里的孩子呢?因此,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所以,在本节课中,把多媒体课件恰当的整合在教学之中,利用它的直观性、具象性和音效性,将学生欣赏到的各部分文字信息多元化,从而培养孩子们更加有效的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
[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上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并用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当学生融入学习氛围中时,我设疑: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每次都看见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圈点勾画。
在交流读书情况之后,我和学生共同理清了线索,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板书。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我是分三步教学的。
(1) 抓段落,感受静态与动态之美。
首先,设疑: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景象呢?
当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我则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出示课件,情景再现,对比欣赏体会作者两次所见到的两种不同的美:(出示课件)一是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二是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略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2、抓句子,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和优美。
学生在欣赏画面之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围绕“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和“哪个句子写得好?”两个问题,边读边思考,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选择了两个句子来体会描写大榕树语言的特点,并出示图片直观地了解。
(1)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树大)
(2)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茂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叶)
在学生感受到树叶的翠绿美、光泽美之后,重点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含的无限生机等。在朗读、想象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作者的感情。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向学生展示了大榕树的近景和远景,树叶的颜色。学生在观察朗读后很快地理解了“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和庞大的特点,并启发引导学生知道作者就是抓住榕树的枝、叶、根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的,这种方法就是静态描写。
在领略了大榕树的静态美之后,我再次设疑:你们还想了解鸟的天堂的动态美吗?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的第十二、十三自然段吧,看作者是抓住鸟儿的哪些方面突出鸟之多的?孩子们通过小组交流、情境欣赏和朗读体会来解决问题。
3、抓朗读与背诵,促感悟。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炼,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为了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引发讨论,共同环保
在学生体会到这里的美丽,体会到鸟儿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快乐生活、繁衍时,当作者恋恋不舍告别这里时,发出由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两个鸟的天堂不同的含义,再次激起学生的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1、 图片欣赏。(出示课件)
2、 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观赏到的情境展开讨论。
3、 交流汇报后,我和学生达成共识:这里之所以成为鸟儿的乐园,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儿。
通过这一环节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拓展延伸。
我推荐了巴金的《旅途随笔》让孩子们课后阅读。 “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巴金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做到了简洁,比较美观。
[教学反思]
下面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这几个闪光点:
1、 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
2、 整节课中,语言都是充满感情的。不管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指导朗读,语言始终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口诵心惟。
3、 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4、 重视了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教学中一直把朗读作为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及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段学习时,也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品味语感,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的准确恰当。 总的来说,实现了“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的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
然而,教学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比如: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置疑,课堂上一篇课文读完后没有一个学生会主动站起来提出自己的不懂的问题。 课堂上提问题的总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因为有些追求“朗朗书声”有些忽视了默读能力的培养。其实阅读会使学生更多的享受阅读的快乐,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无止境,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做到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