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高举着燃烧的心
|
他高举着燃烧的心 赵丽宏 今天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晚上七点零六分,我们敬爱的巴金先生,在医院里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走完了他的百年人生。他和病魔搏斗了很多年,他卧病在床的日子里,我们默默地为他祈福,祝他健康。他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一个现代奇迹,也延长了一个新文学的时代。 然而巴金是不死的!他的品格,他的生命和精神,像一盏明灯,曾在漫长的岁月中燃烧,在黑暗中,在泥沼中,在冬夜和春日,这盏明灯始终燃烧着,亮着,温暖着无数人的心。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故事和文字,将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永远留下来。 最初认识巴金,是读他的小说。他的《家》、《春》、《秋》,曾经把我带进那些我不熟悉的时代,但却让我感动。在我的少年时代,巴金的名字,几乎就是文学在我心中的象征。读初中时,我曾一个人偷偷跑到上海作家协会门口,站在马路对面傻傻地等着,希望会在门口遇到巴金。第一次看到巴金,却是在电视中。那是“文革”开始后,上海举行一场批判巴金的大会,很罕见地有电视转播。在震耳欲聋的口号和谩骂声中,巴金孤独在站在台上,我很难忘记他脸上那种愁苦无奈的表情。那时,上海作家协会大门敞开,大字报铺天盖地,我也到上海作家协会的院子里看过大字报。在大字报上,巴金的名字被写得七颠八倒,什么污水都往他身上泼。这些批判和辱骂,在我的心里引不起任何共鸣,因为我读过他的小说,我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善良和真诚。“文革”十年,再也听不到巴金的消息,看不到他的新作,他的名字和作品若有出现,一定是遭受批判,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我对他的看法。在下乡“插队落户”的岁月中,我曾在一盏飘忽的油灯下读他的《寒夜》和《憩园》,小说中那种凄苦悲凉的氛围使我共鸣,我能感受到他在黑夜中对光明的向往,在苦难中对幸福的憧憬。“文革”的劫难中,巴金和他的作品曾经遭到如此粗暴无理的批判,然而,巴金并没有被消灭,他承受着苦难,孤独着,沉默着,却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文革”结束后,巴金重回文坛,他的《随想录》,撼动了无数人的灵魂。这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凝聚着深挚的真情,凝聚着他一生的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良心的结晶。少年时代读卢梭的《忏悔录》,曾经震惊,一个作家,能这样袒露自己的灵魂,把那么多难以示人的隐秘呈现于人,这是真实的力量。读巴金的《随想录》,受到的震撼更甚于读卢梭的《忏悔录》。在《随想录》中,巴金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回忆往事,反思历史,他在剖析社会的同时,无情地解剖自己,那种真诚坦白的态度,令人感动,震撼读者的心。读《随想录》,使我对巴金更敬重,更钦佩。他是一个真正做到了“说真话”的作家。 此刻,在我眼前,关于巴金的记忆一幕幕重现…… 1977年春天,在上海展览馆开文艺座谈会,巴金在“文革”结束后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会议结束后,我看到他站在广场一角,和他的几个好朋友黄佐临、柯灵、王西彦等兴奋地说话,他白发如雪,脸上洋溢着由衷的欢笑。那天,《文汇报》发表了他的《一封信》,这是他历尽劫难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热爱他的读者为之争相传阅。那天,我在广场上远远地看着巴金,看着他白发下的笑容,看着他离开广场走进人群……多么好啊,巴金又回来了! 在我的记忆中,巴金先生是一个慈祥、温和、亲切的老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和他曾有过的交往。 1984年11月,我把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寄给巴金,希望得到他的指点。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我对他的敬仰,希望他为我题一句话。信发出后,我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太冒失,不该这样烦扰他老人家。两天后,我收到一封挂号信,信封的落款上写着“巴金”,信封里装着一本《序跋集》,书的扉页上写着两行字:“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我当时的感动,是难以言喻的,他这样认真地对待一个年轻人的要求,一点也没有文豪的架子。他为我题写的这两句话,我一直将它们视为座右铭。这是我第一次和巴金的交往。在这之前,巴金对我来说犹如天上的星辰,虽然灿烂明亮,但遥不可及。看着他赠我的书和题词,我真切地感觉到了他的谦和亲近。这以后,有不少机会看望他,面聆他的教诲。我把我的书送给他,他总是用他的书回赠给我。在我的书架上,除了那本《序跋集》,还有他先后题签赠我的《屠格涅夫散文诗》、《随想录》、《说真话的书》。翻开这些书,凝视他写在扉页上的那些笔力苍劲的字,我感觉他离我很近。 1988年1月28日,我们上海的一批年轻的作家结伴一起去看望他,同去的有王安忆、王小鹰、赵长天、宗福先、陈村、程乃珊等人。巴金喜欢和年轻人交往,我们坐在他的客厅里,毫无顾忌地谈天说地,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听我们说话,用含笑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说话的人。那天,巴金谈了他写作的状况,谈了他年轻时写作编书的往事。记得有人问:“您为什么不对着录音机讲,请别人为您整理呢?”他笑着回答:“我这个人不喜欢多说话,也不会说话。假如对着一台录音机,我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他说:“作家最要紧的是写出作品来,你们一定要多写。”陈村谈他游九寨沟的经历,这是巴金家乡的美景,他听得非常专注。陈村说完,巴金接着说道:“我们中国地方大,还有好多美丽的地方没有被发现呢。”回想起来,他说的都是随意平常的话,就像一个平和亲切的长辈和自己的孩子们交谈,这就是真实的巴金。 此后我曾很多次单独拜访他,面聆他的教诲。他从来没有摆过大文豪的架子,对我这样的年轻后辈,他同样真诚相待。1994年除夕,我带着九岁的儿子小凡去看望他,他和小凡说了很多话。小凡读过他的《小狗包弟》,见到在客厅打盹的猫,便问起包弟,巴金对小凡讲了很多关于包弟的事,讲包弟如何以各种可爱的姿态欢迎客人。我知道,在“文革”中死去的包弟,其实也是巴金心里的痛,但对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他却不厌其烦地回忆起遥远的往事。那天,儿子为他画了一幅画,画面上,一个老人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漫天雪花,屋后的枯树上,花叶满枝。巴金问小凡,画中的老人是谁,小凡回答他:“这是个小老头,就是你啊,你在迎接春天到来呢!”听小凡的解释,巴金笑得很开心,他对小凡说:“我比你大八十一岁,我很羡慕你。你还可以活很多很多年,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在我儿子的眼里,比他大八十一岁的巴金慈祥温和、可亲可近,是一个可以随便说话的有趣的老爷爷。巴金爱孩子,他懂得孩子的心。 这五六年中,看望巴金都是在医院里。他躺在病床上,被病魔折磨着,使所有热爱他的人心痛,却爱莫能助。1999年2月,巴金病重住院,从此就再没有离开病床。2000年4月19日,我去医院看望他,给他送一束牡丹花,送一些他喜欢听的古典音乐磁带。我和他说话,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响声,却说不出话来,他看着我,把我的手握得很紧很紧,好长时间不放开……每次看望巴金,看他痛苦的样子,我都会难过很久。病中的巴金曾经说:“我是为你们活着”。然而他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我听到医院的院长这么说:“他的心脏跳了一百多年,依然那么有力。” 巴金曾这样写:“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的火狠狠地燃烧我自己,到了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对于巴金来说,活着,思考着,却不能说,不能写,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这最后的五六年,老天爷实在对巴老不公!但是我们多么希望巴金一直健康地活着,他活着,就是一种伟大信仰的象征,他活着,他所代表的这个时代就在延续,他活着,我们心里就有一股温暖,他活着,他的品格和博爱就像火一样悄悄蔓延…… 今天晚上,站在他的病床前,看着他用生命最后的一点力量呼吸,直到心脏停止跳动,我无法抑制悲伤的泪水…… 巴金走了,天上的巴金星永远亮着。 巴金走了,他点燃的明灯永远不会熄灭。 (2005年10月17日深夜写于四步斋,10月23日改定。)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巴金,小狗包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他高举着燃烧的心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巴金谈文学创作──答上海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问 |
下一篇文章: 巴老和一个世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