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对《柳叶儿》一课的总体构想

边际的胡侃。赏析句子从让学生正确把握意境和语境开始。象《柳叶儿》这一课,通篇就是“苦中带涩”,因而,象农村的景致、对于太阳的联想还有其他都体现了这一点。把握了这一点,赏析的大方向也就等于把握了。
句子赏析要把握两个技巧的东西。我总结为:修辞判断和等量代换。修辞判断是必须对句子的修辞手段明确的给圈出来。然后就是等量代换,把句子中的话的隐深其中的含义或者是已经表露出来的话,用另个一句话来表达出来。

这篇《柳叶儿》从写作的技法的层面应该让学生掌握点什么?看了很多教案或者教学实录,都是很浅层次的停留于苦中带涩的情感面分析和句子分析层面,教参书上也都是浅尝即可。
这篇文章是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我想这个特点应该是一条主线。“苦中带涩”就是神,也就是文章的主旨。以下的景致描写和其他一系列的描写都是如此。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已经在《三剑客工作室》帖出的《榆钱黄窝头》、《槐花飘香》等等,也是都苦中带涩。其实作为时令性散文,不这样处理也就没有咀嚼头。咏物就咏人,壮物就是写情。因而,我想从此作为切入点,把时令性乡情散文所涉及到的一些特点贯穿其中,使学生通过一篇《柳叶儿》大致可以掌握一些有用的东西。
这篇课文的特色也莫过于此,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让他们体会情感当然很重要,但是通过此掌握写作特色是终极目。无论是优质课也好,还是公开课也好,无非是多来了几个人听,不用在新奇上作秀,要踏踏实实的让同学们学到点东西。
我写过一篇《槐花飘香》,写的槐花,现附于此:
槐花飘香
                                                            王安濮
“小槐树,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接闺女,接女婿,小外孙儿你也去”。这首唱了不知多少年的槐树谣一响起,也就意味槐花飘香的季节又来临了。
    农家四月的小院,槐树上那一串串挂起的白色的小花是一道最为生动的景色。槐花的甜,淡而持久,不象蜜那样吃一口就糊嘴,也不象柑蔗那样,浓浓的汁液不小心被喷溢而出,弄的满手都是,还没来及品尝,就要忙着洗手了。槐花的甜透着淡淡的清香,含在嘴里,舌尖微触,只感觉甜味就象投入到湖中的水面一样,先是一点,立即荡起阵阵的涟漪,绵延不绝;槐花的香,清而淡远,不象昙花,浓浓的散逸的极快,不留一点痕迹;槐花盛开的乡间,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淡淡的,如同刚刚出浴的少女散发幽幽的体香,明丽的春天似乎也就是这个滋味吧。槐花的美,清纯而不妖娆,宛如小家碧玉般的邻家小妹。俏俏的白衣裹着亭亭玉立的花蕊,微红的花蒂深藏闺阁,不事张扬的渲染着青春的活力,却更蕴含了一种羞涩朦胧般的美,更加的迷人。在散发着槐花香的农家小院小憩一会儿,真得就像投入春的怀抱一样,顿觉神情气爽。
   看着那树挂着的一串串的诱惑,忍不住流出了口水。小的时候,身子灵便,就径直爬到树上捋槐花,现在,则是用竹杆上绑上镰刀,狠心一扯,那片片白花就飘落而下,颇有点仙女散花般的神话境界。
   有时候忍不住,将这些原生态的槐花等不及用水洗,就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满口清香。槐花有多种吃法,把槐花作为配料蒸馍吃,和榆钱窝头相比,槐花馍的味道似乎更香浓些。槐花粥是最富于特色的小吃。品槐花粥要耐得住性子,槐花那特别的馨香深深的浸透于粥里,只有慢慢的品,才能尝到其中的妙处。九九年去桂林,见当地有卖干槐花的,说是配着茶挺好喝,买了一袋,果真如此。到家后,如法炮制,将槐花晒干,封闭于塑料袋里,每每沏茶时,点入几片芳香的槐叶,透沏的茶水竟然也意趣盎然起来。茶叶直直的挺立在壶底,如同一片幽幽而静穆的海底森林,而浮在水面的槐花则如同精致的小船,在缕缕升起的“仙气”缭绕中,缓缓走来。每每写稿到深夜,在雪白的灯光下,凝视着那几只精致的小船,神思千载,不知何方的高人在此尽兴的游览。可能这船上坐的是董永和七仙女吧,就在那棵老槐树下,凡人和仙女为了追求爱情,而结成连理,虽然最终以悲剧告终,但嗅着沁人的槐花香尝着劳动甜蜜的日子却随着那段著名的歌谣而令人难忘。也可能这船上坐的是我们山西洪桐迁徒过来的先祖,他们从洪桐县的那棵茂盛的大槐树下出发移民到他乡,但对于故乡的怀念却没有变,至今还留传着“问我祖先居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民谣,这些思念故乡先祖们也可能坐着槐花船在这个静寂的午夜悄然的回访。
  槐花飘香,牵出了对故乡春天的点点怀恋,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啊,就是故乡春天的味道。
老实说,我对于这篇散文还是很看好的。许多人读后这篇散文还是突破了时令性散文就农村谈农村的,写出了新意。这个新意就是那两个和槐花的相联系的民间传说。宋学孟先生的散文出奇之处也是两个精奇的设喻,这两个设喻是全篇的精华所在。既然是精华所在,当然也要重点强化学习。
事实上,散文创新很难。但我们的教材上选择的散文教材在编选标准上却有意无意的忽视这么一点。我们必须把创新点作为散文教学的一个载体来抓,使学生也如何学会创新。接了这两个班的学生后,发现对于文章敏感度很差。这里文章敏感度的就是对于文章的创新和美感无从把握很差。这和缺乏有效的阅读训练有关。但明霞提出的,什么是有效的阅读,有效度在哪里?我也无从回答,反正现在陷入了写作和教学的双重困惑,一面走一面说算了。
                           八
                         柳叶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及目标〗
通过具体的句子赏析,领略寓情于景的写作技法,丰富语言情感积累。
形散神不散,紧紧抓住“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这个神,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基本积累〗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嚼【jiáo】 捋【luō】 逞【chěng】 噌【cēng】 蒙【mēng】 兀【wù】
勺【sháo】 茬【chá】 柳【liǔ】 涩【sè】 猴【hóu】 蹭【cèng】
飕【sōu】 攥【zuàn】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舒展:不卷缩;不皱。 品尝:仔细辨别;尝试滋味。
风快:比喻植物生长非常快。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镰刀:割庄稼或的农具,由柄和刀组成。 淘气:顽皮。
咔嚓:模拟物体猛然断裂的声音。 通身:浑身,全身。
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兀地:突然。
美滋滋:形容非常满足的样子。 蒙蒙亮:形容天刚发亮。
摔倒: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赞赏:赞美赏识。
泡沫:液体表面聚集在一起的小气泡。
【初品柳叶】
〖导入新课〗:柳叶在诗人的眼里总是充满着浪漫的。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对于上个世纪处于贫困饥饿状态的人来说,柳叶首先是保命的,人们见了柳叶,就好象饿极了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那个美啊!有的同学可能要问,现在吃树叶是都市人的一种时尚,那么过去也是一种时尚吗,过去吃树叶和现在吃树叶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现在就请我们学一篇《柳叶儿》的散文,去体会一下父辈们那种食不裹腹的感觉,品尝一下这种滋味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文本,概括一下柳叶到底是什么滋味?作者为什么在那种物质条件下还感觉到“乐”。?明确:柳叶的滋味是苦中带涩。作者感到乐的原因是因为一是年纪小,第二是他喜欢上树来逞能。
【细品柳叶】
〖标定出重点的句子,老师重点引领进行赏析。〗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涩的滋味。〗
赏析:从细节的角度去描绘柳叶的形态,“细卷”、“慢慢的舒展”描摹了柳叶曼妙轻缓的姿态。“苦中带涩”从味觉的角度去探究了柳叶特有的滋味,也为下文的意境的营造奠定了基础,这四个字就是散文的魂。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赏析:儿童特殊的心理描写、形象的动作描写结合是本段文字的最大特色。“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写出了爬树的技巧之高和速度之快。“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写出了动作的灵巧和故意炫耀的特征,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柳叶儿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对《柳叶儿》一课的总体构想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