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G >> 古都的秋 >> 正文

 

《故都的秋》教学思路反思与再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思路反思与再设计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李 征       作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精心设计。但在对以往教学思路的反思中,笔者发现自己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所采用的教学思路有很大不足。
【教学思路的反思】   

一、以往教学思路
  
  1、导入。(从对作者生平及其作品在艺术上浓厚主观色彩的简介导入。)
  
  2、整体感知:

   ⑴ 概括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总体感受。

     提示: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⑵ 把握本文主旨。
  
     提示:通过对故都秋的描绘,赞颂故都的秋景,抒发眷恋之情,表露非浓非淡的悲意。
  
  3、精读赏析:
  
   ⑴ 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你对作者总体感受的理解。
  
     提示:“清”“静”是作者的感受,更多的是对北国之秋风物特点的概括;“悲凉”更多的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和心境的流露,要深入探讨作者为什么用“悲凉”来赞美故都的秋,从而体会本文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⑵ 围绕“清”“静”“悲凉”,品味故都秋景。
  
    ①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本文主要描绘的故都秋景图。
  
      提示:庭院清晨、落蕊轻扫、秋蝉啼唱、奇味秋雨、秋日胜果。
  
    ② 请选择一幅或两幅秋景图品味赏析。
  
      提示:从景物特点、描写方法、情绪体验、思想情感、生活情趣、个人心境及语言形式等方面品味赏析。
  
  4、质疑探讨

   ⑴ 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国之秋呢?
  
     提示:主要目的在对比。

   ⑵ 作者为什么插入古今中外写秋诗文的内容?

     提示:文化气息,人文情怀,感秋情结,颂赞故都之秋。
  
  5、拓展阅读,深入品味。(略)
  
  6、研究性学习。(略)


二、以往教学思路反思
  
  1、“整体感知”环节规范性的设计非常恰当,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为什么不是主旨分析(事实上直到最后也没有主旨分析),而是围绕感受赏析北国之秋呢?本文的主旨分析难道可有可无或居于次要地位吗?
  
  2、“精读赏析”环节意在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的由来。但作者的情感不止有赞颂,还有向往与眷恋,那么对作者这样丰富的感情,其独特感受就是周全的解释吗?其他的解释,在以感受为精读赏析中心的设置中会受到足够的关注吗?
  
  3、“精读赏析”环节之后是“质疑探讨”环节,两个环节都承担与文本对话的基本任务。但很明显,两个环节在教学流程上缺乏自然的逻辑联系。这不损坏了教学思路的流畅之美吗?
  

【教学思路再设计】
  
  基于前面的质疑分析,《故都的秋》可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以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为线,贯串全文各部分内容,从而完成整体阅读,实现教学目标。
  
  1、导入。(同前)
  
  2、整体感知:
  
   ⑴ 把握本文主旨。
  
     提示: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描绘,赞颂故都的秋景,抒发眷恋之情,表露非浓非淡的悲意。

   ⑵ 概括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总体感受。
  
     提示: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⑶ 写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
  
     提示:向往──颂赞──眷恋。
  
  3、情感赏析:
  
   ⑴ 向往:
  
    ① 作者为什么对故都的秋强烈向往?
  
      提示:身在异地,心感冷落,思念故都;古今中外秋文化及中国文人“秋情结”;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
  
    ② 作者是怎样表达向往之情的?
  
      提示:品味词语(“也不过想饱尝一尝”、“在南方每到了秋天,总要想起”等);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南国之秋“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姿多,色浓,意丰,味深。议论,抒情)。
   
   ⑵ 颂赞:
  
    ① 作者为什么对故都的秋深情颂赞?
  
      提示:挚爱故都;悲心与故都之秋交融;北国之秋给作者的感受很特别。
  
    ② 作者如何颂赞故都的秋?
  
      提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对比;北国之秋对中国文人感受秋的深味的意义;有声有色有味地描写故都秋的景物。
  
    ③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本文主要描绘的故都秋景图。
  
      提示:庭院清晨、落蕊轻扫、秋蝉啼唱、奇味秋雨、秋日胜果。
  
    ④ 请选择一幅或两幅秋景图品味赏析。
  
      提示:从景物特点、描写方法、情绪体验、思想情感、生活情趣、个人心境及语言形式等方面品味赏析。

   ⑶ 眷恋:
  
    ① 品味本文最后一段。
  
      提示:高度的深情的颂赞和深深的眷恋。
  
    ② 作者如此的眷恋,是否还饱含着别的意味?
  
      提示:离乡颠沛之苦,时局动荡之忧,内心落寞悲凉,追求理想生活等。
  
  4、拓展阅读,深入品味。(略)
  
  5、研究性学习。(略)
────────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年第03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故都的秋》教学思路反思与再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郁达夫之《故都的秋》
    古都的秋作品原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2《古都的秋》
    古都的秋教学
    知人论世——《想北平》与《故都的秋…
    我教《故都的秋》.
    读《古都的秋》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心灵品读,情感灌注──《故都的秋》…
    先进 科学 灵巧 实用──从《故都…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故都的秋》学法举隅
    《故都的秋》课文题解
    《故都的秋》电子教材
    《故都的秋》整体把握
    《故都的秋》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关于练习
    《故都的秋》教学建议
    《故都的秋》教学建议
    《故都的秋》有关资料
    《故都的秋》教学参考资料索引·论文
    关于“移觉”修辞格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枝节蔓芜 非关文本──以肖家芸老师…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品读语言之美 领悟写作之功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教《故都的秋》
    读出感情,品出意蕴──《故都的秋》…
    我思故我在──反思《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主题思想
    《故都的秋》多音字辨析
    《故都的秋》写作背景
    《故都的秋》形似字辨析
    《故都的秋》词语解释
    《故都的秋》结构分析
    《故都的秋》写作特点
    《故都的秋》写作特色
    《故都的秋》课文分析
    《故都的秋》疑难解析
    《故都的秋》重难点讲解
    《故都的秋》生字注音
    《故都的秋》课文阅读训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检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曲悲凉的颂歌(《名作欣赏》上《故…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杂谈
    《故都的秋》备教策略
    《故都的秋》课文导入
    我教《故都的秋》的导入
    《故都的秋》教法新探
    在时间的深度里穿行──我教《故都的…
    诗意故都──《故都的秋》课堂艺术新…
    《故都的秋》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模拟试题
    一曲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故…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教学尝试
    因势利导,把“错误”变成课堂教学资…
    《故都的秋》赏析
    赏秋景 听秋声 感秋意 品秋味——郁达…
    《故都的秋》赏析2
    故都的秋赏析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