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G >> 古都的秋 >> 正文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 周远宁     【学习目标】

  品味文章语言,体味作者心景。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2、推敲悲凉情调后文章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秋日絮语》)

  他,幼年丧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贫困的生活赋与他诗人的忧郁特质。

  他,17岁留学日本,饱受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与他作家的忧伤情怀。

  他,壮年时期飘零南洋,北望中原,苦难的祖国赋与他战士的忧患悲凉。

  他,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终年49岁。

  他,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今年,2007年,是他的一百零一年诞辰。

  他的名字,叫郁达夫。

  后人评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刻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抗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

  今天,让我们走进《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境。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首段,抓文眼句。

    通过学生比较阅读把握句子的重音位置在该在“特别”,所以故都秋的主要特点是“特别的清、静、悲凉”,而非“清、静、悲凉”。

  2、哪些段落描写北国的秋?分别找出几幅故都秋景图。

    3~11。

    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三、精读课文,分析鉴赏

  1、分析鉴赏第3段──清晨静观图:

   ⑴ 学生朗读:(音乐《秋日絮语》),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面。

   ⑵ 教师提问:

    ① 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来写故都的秋?

      “破屋”、“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

    ② 作者写了哪些秋色?秋色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碧绿、青天、蓝朵。

      冷色调。一幅冷色的面。

      冷清。悲凉。

    ③ 本段又写了哪些秋声呢?用了什么写法?作者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

      凄清、孤独、悲凉。

    ④ 在这样的清冷寂静的声色环境中,作者做了些什么?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泡一碗浓茶……”,“细数……”,“静对……”。

      悠闲、惬意、对故都秋的一种热爱,也给人清、静的感受,还有些许凄冷、孤独、悲凉。

  2、分析鉴赏第4段──落蕊轻扫图:

   ⑴ 学生朗读:(音乐《秋日絮语》)

   ⑵ 教师提问:

    ① 本段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静”。

    ② 最后一句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绦,给人以清闲、落寞的感觉,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清”。

    ③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

      “悲凉”。

  3、分析鉴赏第6~10段──秋雨话凉图:

   ⑴ 学生朗读:(音乐《秋日絮语》)

   ⑵ 教师提问:

    ① 作者是怎样评价北国秋雨的整体特点的?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② 北国秋雨“奇”在何处?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声音“息列索落”──静;快,利索,不拖泥带水,清爽。

    ③ 秋雨“话凉”,那声音的特点有哪些?

      声调──缓慢悠闲。

      内容──清凉,渐生凉意。

      环境──清净。

    ④ 秋雨话凉图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悠闲、无聊、感伤、悲凉、寂寞。

  4、分析鉴赏第5、9段──秋蝉残鸣图、秋日胜果图:

    教师提问:

   ⑴ 在这两段里作者分别从色、形、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这是散文的什么特点的体现?

     形散而神不散。

   ⑵ 整篇文中的“形”是什么?“神”又是什么?

     “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清”、“静”、“悲凉”。

  5、品读第13、14段:

    教师提问:

   ⑴ 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

     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不同,说明了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

   ⑵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句话?

     直抒胸臆,是点睛之笔。表达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再次与前文呼应。


四、探讨课文,走进作家心境

  教师提问:那郁达夫为什么这么“寂寞、孤独、忧伤、悲凉”啊?

  探讨1:   阅读第12段。本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中心句是哪一句?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议论。

  中心句是“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

  探讨2:   特别的人生经历。


四、总结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郁达夫,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郁达夫之《故都的秋》
    古都的秋作品原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2《古都的秋》
    古都的秋教学
    知人论世——《想北平》与《故都的秋…
    我教《故都的秋》.
    读《古都的秋》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心灵品读,情感灌注──《故都的秋》…
    先进 科学 灵巧 实用──从《故都…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故都的秋》学法举隅
    《故都的秋》课文题解
    《故都的秋》电子教材
    《故都的秋》整体把握
    《故都的秋》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关于练习
    《故都的秋》教学建议
    《故都的秋》教学建议
    《故都的秋》有关资料
    《故都的秋》教学参考资料索引·论文
    《故都的秋》多音字辨析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枝节蔓芜 非关文本──以肖家芸老师…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品读语言之美 领悟写作之功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
    《故都的秋》教学思路反思与再设计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教《故都的秋》
    读出感情,品出意蕴──《故都的秋》…
    我思故我在──反思《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主题思想
    《故都的秋》生字注音
    《故都的秋》写作背景
    关于“移觉”修辞格
    《故都的秋》形似字辨析
    《故都的秋》词语解释
    《故都的秋》结构分析
    《故都的秋》写作特点
    《故都的秋》写作特色
    《故都的秋》课文分析
    《故都的秋》疑难解析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模拟试题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课文阅读训练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曲悲凉的颂歌(《名作欣赏》上《故…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杂谈
    《故都的秋》备教策略
    《故都的秋》课文导入
    我教《故都的秋》的导入
    《故都的秋》教法新探
    在时间的深度里穿行──我教《故都的…
    诗意故都──《故都的秋》课堂艺术新…
    《故都的秋》重难点讲解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检测
    一曲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故…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教学尝试
    因势利导,把“错误”变成课堂教学资…
    《故都的秋》赏析
    赏秋景 听秋声 感秋意 品秋味——郁达…
    《故都的秋》赏析2
    故都的秋赏析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