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上节所学。 二.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在次读课文,小组探究,然后全班交流: 1.全文的三个段落顺序调换一下可否? 2.第二段中的:四互看是并列的,能交换位子吗?为什么? 3.去掉结尾一段文章是成立的,作者不是画蛇添足吗? (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说理的严密,论证的层层深入) 三.创新实践: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师读了这篇文章,觉得有好多地方不尽人意,假如你是它进入了中考的试卷,你准备给它多少分?该怎样修改才让它升格为满分作文呢? 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如第一段可以用比喻的形式将宽容的意义形象生动化,第二段加上一些典型的事例是说理充分可信不枯燥,第三段加上伍原则宽容的事例及其后果让论证更深入浅出。 学生收集事例和理论论据 学生据自己的修改意见将本文改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材料丰富,论证详实的议论文。 四.抽几篇当堂点评。 五.小结全课结束。 情感和思维的培养并重 ----《多一些宽容》案例反思 在语文教改理念的影响下,尤其是在语文课堂高效的呼声之下,许多时候,我们在执教的过程中总是会记住本堂课我们传授了哪几个知识点,给学生了哪几个知识树,学生会做几道练习题,我们完成了哪几个教学的目标,如果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完成就证明这就是课堂高效,其实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课堂高效不仅仅是指课堂的容量大,语文课也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素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的任务,而素养就必须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曾记得以为教育家说过:一个坏老师叫学生知识,一个好老师教学生只是的产生过程。大概意思也是这。基于此,我在设计《多一些宽容》的时候就是据议论文的特点和本课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理解宽容的实质,学做一个宽容的人;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感悟文章透彻的说理。在根据要学生理解知识产生过程这一理念,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用生活实例引出宽容的重要,学生初步感知,多次的阅读概括让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再次解决生活事例提升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判断他们会不会宽容的一种方法,说说四互中你喜欢哪一个,并说处你喜欢的理由,更是给学生了无尽的情感和放飞他们思维的空间。这样就睡到渠成的引导学生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完成后两个目标的时候,我主要是采取了比较法:让学生试着改换原文的顺序,去掉结尾的段落,比较重学生悟到了说理的严密,思路的层层深入。在设计一个挑战性的改写,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能力又是一次飞跃。 纵观我的每一个教学步骤,我的着眼点都是:立足于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双重发展,学生是在学知识又是在发展能力。然而问题的细化和连续展开是思维认知不断向前掘进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逐渐深化的过程,通过我的一系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可以一步步的认识到宽容的重要和原则,认识到议论文缜密的构思,透彻的分析,还可以在修改中升格创新,认识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许多学生学会了不盲从书本,即使是进入课本的文章也有可修改的地方,认识到精益求精是学习的良好品德。这双重的培养浑然的不着痕迹的融为一体,潜在的,润物无声的改造并提高着学生的认知情感结构,实现语文教育语言,思维,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