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自其产生以来就有争议。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它很少涉及到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他们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梁山聚义),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最终失败了。《水浒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思想。一是它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人们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时,造反也是他们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水浒传》通过林冲、解珍解宝等人的故事指出官逼民反,造反有理;《水浒传》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理解。
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人们认为“招安”是背叛。摆脱一些教条,对招安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招安既是当时(北宋南宋之交)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意义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以其复杂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描写而著称。阅读这部作品,这对于初学写作的人会有很重要的影响。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要在课堂上完全学习,是不可能的。只能在课堂上简介这部作品,通过片段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小说的价值,并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因此,教学本文,我计划用5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小说内容及其文学价值,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概况;第二、三课时通过片段的引导学习,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四、五课时进行探究延伸,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它基本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认识了鲁提辖的豪爽侠义,思想情感得到了熏陶。这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学习过程中,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共同探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对于学生要敢于手,善于引导,多加鼓励,适当表扬,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会回报给我们更多惊喜。
三、学习目标的提出,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步骤的确定,都由师生共同商定。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新理念。
四、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和介绍鲁提辖,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理念。
当然,本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 学生的分组讨论组织的不好。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没有讨论小组长,个别学生的讨论漫无天际。
二、朗读训练不够。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朗读中积累、感悟语言。本堂课我仅指导学生匆匆地朗读了“三打郑屠”那几自然段。
三、学生的创造性表达不理想。在有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情节和介绍鲁提辖的环节中,学生的表达不尽如人意,而我又缺乏引导和示范。
总之,教学之法永无止境,让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勇敢地走进新课改,并在新课改的广阔天地里去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空间。
(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黄 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