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在家中他刻画了众多丰富典型的形象,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那个以死来对封建制度提出抗议的刚烈女孩鸣凤。
鸣凤是一个很典型的就社会,就制度的牺牲品。她在很小的时便被卖到高公馆做丫鬟,在这七年中鸣凤过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非人生活,鸣凤怕自己做错事而被责骂,她把一切都归结于命运,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申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但她却也有过些幻想,毕竟这样的她才十七岁,正是少女最爱幻想的时候。
觉慧是一个向往自由,接受新思潮的叛逆者。这样的他不得不说是早就鸣凤悲剧的另一根导火线。觉慧起初对鸣凤够不上爱,最多不过是好玩罢了。他不要待在这个无可挽救的封建大家庭,他参加社会各种新潮运动,这样也就难免忘记了那个和他处于热恋的小丫鬟鸣凤。当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当做礼物送给荒淫的冯乐山时,觉慧却因为工作忙而只是口头上应付了一下鸣凤。夜五更鸣凤最终走向她自己选的那条路,挂着凄凉的微笑,一步步的走向湖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叫出了“觉慧”,没错,是“觉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终于不在是一个低微,一个可以被人买来买去,送来送去的物件,她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她以死来控诉这个万恶的吃人的封建社会,她用死来唤起整个社会向黑暗势力的抗争、、、、、、她再也不用顾及横在她和三少爷之间的所谓的门当户对。
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很多很多年前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背后是高高挂起的灯笼,而四太太却一直徘徊在屋顶,她已经疯了,她认为屋顶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渴望着自由。那时候小不懂得电影为什么那么拍只是觉得很恐怖,现在渐渐的知道那是在封建社会残害下的典型女性形象。在封建的大宅院中究竟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
鸣凤虽然走了,但她的形象却依旧是那样的鲜明,一件蓝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子,瓜子形的脸庞也还丰润,还有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
坚强的鸣凤知道以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斗不过这么大的一个高家,所以她选择了死来表达自己的抗争。对于那个时代的女人根本没有什么自由自主可言,更何况是一个被卖身的丫鬟。巴金通过对鸣凤的描写来控诉旧社会吃人的本质,更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变革中守旧派和新潮派的冲突,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
《家》这部作品在思想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受压于封建礼教下痛苦的牺牲品寄予无限的同情,对追求自由生活的人们进行了歌颂。
高家最后逐渐的走向没落,这正是表明了社会史进步的,没什么可以挡得住时代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