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再现巴金家庭生活
|
巴金从讲述自己家庭生活的角度出版一本书是第一次,应红女士介绍说,巴金先生女儿李小林听说作家社要出版这样一本书,很支持,从他们的家庭老相册中选出了100余张照片,其中80%是首次与读者见面,这对读者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童年在充满“爱”的封建大家庭中长大
巴金的家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我的家》中,巴金有所涉及。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封建大家庭里。巴金的幼年是在深深的“爱”中度过的,这“爱”影响他的心灵和性格,成为他生命的营养,事业的“酵母”。应红女士介绍说,事实上,对于他的大家庭所怀有的复杂的矛盾情感,以及对这种家庭生活背后隐藏的本质的探索,一直是巴金先生写作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在小说写作之余,他陆续写了大量的回忆性散文,对往事进行种种梳理。
受大哥的鼓励创作出小说《家》
巴金的《家》为读者所熟悉,而读者可能不熟悉《家》的创作背景及其背后的东西。应红女士介绍说,在《我的家》中,读者可以从多篇文字中了解到《家》创作背后的故事。巴金写《家》是在大哥的鼓励下进行的,他对大哥有很深的感情。一开始,《家》中的主人公是以巴金自己为原型,一个革命者的形象,巴金一边写一边在报纸上连载,但后来由于家庭变故,巴金的大哥服毒自杀,巴金受到强烈震撼,那种对封建制度的愤恨充满内心,从而将主角改成了大哥。巴金后来说:“我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早把小说写出来,让他看清前面的深渊,他也许还有勒马回头的可能。我不曾好好地劝告他,帮助他。我不能把他从坟墓中拉出来了。我只好把我的感情我的爱憎我要对他讲的话全写到我的小说里去。”
《家》出版结识萧珊回忆妻子充满悲痛
巴金的《家》出版后,巴金随之成为青年心中的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萧珊。萧珊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初期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相知相恋、结婚生子,在巴金的笔下这是一段幸福的日子。而在《我的家》中,《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两篇文章是巴金用沉痛悲愤的笔触写萧珊在“文革”期间的生病和惨死,读来让人悲痛难抑。其中有一段文字: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孤独的老人梦见离世的亲人,何等悲凉。
给予后代的是一个普通祖父的爱
在此之外,《我的家》还收入了巴金写后代的文章和家书,《小端端》、《给小端端》两篇文章中充满了一个老人对后代的疼爱。其中一段文章:有时端端的妈妈陪孩子复习数学,总要因为孩子“头脑迟钝”不断地大声训斥。我在隔壁房里听见叫声,不能不替孩子担心。我知道自己没有发言权,因为我对儿童教育毫无研究。
1994年写给外孙女端端的信中说“我是这样想的:字越少,感情越深。我不是写这些话向你告别,我要告诉你:祖父的爱、外公的爱是不需要报偿的,是无穷无尽的,它永远在你身边,保护着你。你们不理解我,但是我爱你们。我仿佛还能够把你高高举起。”
应红女士年轻时就多次拜访过巴金,她说,巴金给人的感觉,除了是一个文学大师,一个平易近人的老人,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巴金是一个内心有痛苦而且一直在思索的老人,他的痛苦可能来自对亲人的怀念,对世界的思考。上世纪90年代,巴金已经重病在床了,写字说话都非常吃力,手抖得厉害。应红女士说,每次去看望巴金,都会发现他仍在读报纸、文艺作品,当然是让别人读给他听,他是在了解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 本报记者 秦绪芳
再忆萧珊
□巴金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病房里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地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
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我的家》再现巴金家庭生活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巴金未完成手稿《春梦》刊发 |
下一篇文章: 写作背景 知识讲解 巴金的《家》的写作背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