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最后一课 >> 正文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分校 李建媛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勘称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至今仍为人们传诵。但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却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们能找到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吗?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认同,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文章的情绪,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再透彻又有何用?如何先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们饱含激情地去学习这篇文章呢?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网上资料整理,我决定打破一贯的从背景入手的传统导入形式。

  我开头没给他们讲普法战争,而是谈抗日战争,讲日本在占领我国的领土时,除了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外,还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让中国人学日语,让中国人彻底忘记自己的祖先,成为他们的奴隶,然后询问:“你们觉得他们的做法能行得通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不能,我们中国人怎么能成为他们的奴隶呢?”又有学生意犹未尽的说了句:“小日本,办不到!”我一听,情绪有了,就继续说:“是啊,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语言不被玷污而牺牲了性命,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的语言,我们不也一样吗?”学生们沉默了。我顺势引入新课:“其实,不仅是我们,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样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法国的阿尔萨斯人在即将失去说法语的权利时候的痛苦与悲愤吧!”

  这个导入使学生入境了,他们听得格外认真,而且给人感觉是,他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

  这也让我认识到,如何调动孩子们学习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让他们从写作手法等文学角度来理解文章更能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最后一课》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最后一课》问题研究
    《最后一课》研讨与练习说明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法提示
    《最后一课》课文朗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全方位阅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
    《最后一课》参考图片
    都德简介
    如果都德还活着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最后一课》心理描写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给学…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
    讲读《最后一课》的启迪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震撼人心的一课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普法战争
    磨坊书简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最后一课》素质教育新学案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最后一课》生字注音
    《最后一课》多音字辨析
    《最后一课》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形近字辨析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最后一课》整体把握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阿尔萨斯简介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最后一课》电子教材
    郑振铎:《最后一课》
    普鲁士简介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续编
    续写《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习题精选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轻松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达纲练习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创新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设计
    《最后一课》说课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杂谈
    谈《最后一课》的教学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我讲《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片断赏析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最后一课》教学感悟
    《最后一课》教学琐谈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向韩麦尔先生学习课堂教学心理学──…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我教学生理解《最后一课》标题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