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最后一课 >> 正文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浙江省宁波市东方外国语学校 应伟龙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描写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从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入手,理清课文内容。

  2、感受“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分析小弗朗士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二、导入

  1、通过提问、讨论,引入新课的教学。

  2、学生教师都会有“最后一课”的经历,例如:放假前的最后一课、毕业前最后一课、调动工作前最后一课,请问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何种情况下的“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

    明确:这是一堂法语课,爱国课。因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小弗朗士所在的学校被强迫取消法语课。

  3、这堂课与往常的课有什么不同?

    明确:课堂气氛、听课的人、老师的教态、“我”的学习态度等均与往常的课大不相同。

    板书:最后一课──反常的一课
 三、感知内容

  1、阅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下列问题的相关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那天早晨

    地点:上学路上、课堂

    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学生、郝叟、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等,还有正在操练的普鲁士兵。

  2、同桌交流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弗朗士心理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

  3、提问、讨论

    这一天教室里的气氛与平常日子有什么不同?这种气氛的渲染有何作用?

    明确:反常。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肃静代替了喧闹,韩麦尔先生的铁戒尺由平日的“拿着”变成了“在胳膊底下挟着”,礼服代替了便服,说话“温和”。

    教室空着的板凳坐满了镇上的人,而且“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作者对上“最后一课”的严肃、庄重和悲沉的气氛作了渲染,突出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不寻常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领土、祖国语言热爱和怀恋的感情。
 四、重点引导

  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引导。

  1、按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节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开端:上学路上贪玩、幼稚、怕老师发展: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诧异、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高潮(结局):宣布下课理解、敬爱老师  明确: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过程。
 五、小结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爱国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课文《最后一课》就是通过对小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细致描写,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感。
 六、作业

  1、反复朗读描写小弗朗士心理、韩麦尔先生动作、语言的句子、语段。

  2、用下列词语造句:懊悔、祈祷。
 【板书设计】

                7 最后一课

                〔法国〕都德

    反常的一课:气氛、老师的着装、语气、听课的人、“我”的学习态度。
【评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说,小主人公小弗朗士的年龄也与七年级的学生相近,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营造严肃、庄重、悲沉的气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领悟爱国主义情感。

  1、教学目标的设置切合学生实际且明确清晰。

  2、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能让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又能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这些方法刻人物形象。

  3、对细节描写的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尚难以理解,教学设计中将此作为难点,并在教学中予以突破,是非常必要的。

  4、教学设计时,能注意新课的导入和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自然过渡。

  5、能注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6、板书设计简洁、重点突出。

  7、作业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最后一课》问题研究
    《最后一课》研讨与练习说明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法提示
    《最后一课》课文朗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全方位阅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
    《最后一课》参考图片
    都德简介
    如果都德还活着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最后一课》心理描写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给学…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
    讲读《最后一课》的启迪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震撼人心的一课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普法战争
    磨坊书简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最后一课》素质教育新学案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最后一课》生字注音
    《最后一课》多音字辨析
    《最后一课》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形近字辨析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最后一课》整体把握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阿尔萨斯简介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最后一课》电子教材
    郑振铎:《最后一课》
    普鲁士简介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续编
    续写《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习题精选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轻松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达纲练习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创新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设计
    《最后一课》说课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杂谈
    谈《最后一课》的教学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我讲《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片断赏析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最后一课》教学感悟
    《最后一课》教学琐谈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向韩麦尔先生学习课堂教学心理学──…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我教学生理解《最后一课》标题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