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最后一课 >> 正文

 

《最后一课》问题研究

最后一课》问题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2、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因此,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的轻纱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没能够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去。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虽然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 !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

    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4、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注意这句话中的“又”字。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两年来,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阿尔萨斯地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句,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最后一课》问题研究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最后一课》研讨与练习说明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法提示
    《最后一课》课文朗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全方位阅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
    《最后一课》参考图片
    都德简介
    如果都德还活着
    普鲁士简介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
    讲读《最后一课》的启迪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震撼人心的一课
    磨坊书简
    最后一课
    阿尔萨斯简介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给学…
    《最后一课》素质教育新学案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最后一课》生字注音
    《最后一课》多音字辨析
    《最后一课》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形近字辨析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最后一课》整体把握
    《最后一课》心理描写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郑振铎:《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电子教材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普法战争
    《最后一课》续编
    续写《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习题精选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轻松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达纲练习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片断赏析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创新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设计
    《最后一课》说课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杂谈
    谈《最后一课》的教学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我讲《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最后一课》教学感悟
    《最后一课》教学琐谈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向韩麦尔先生学习课堂教学心理学──…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我教学生理解《最后一课》标题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