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最后一课 >> 正文

 

《最后一课》教学杂谈

最后一课》教学杂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 郑 闯】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点拨由表入里──逐层深入〗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文章逼真地描绘了社会细胞──一所学校发生的悲剧性故事,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的事实。由于这一题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相差较大,教学这一课时,应采取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点拨提问方法,从个别到一般,层层解剖,环环相扣。先介绍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的史实,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再让学生看文题“最后一课”,体会贯穿全文的情感。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出──沉重。是的,亡了国当了奴隶的法国人民,不仅失去了土地,就连自己的语言也要被德语替代,这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悲痛的事啊!法国人民自发的来上这最后一课,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认真,从未有过的专心!在这个基础上再上升一个台阶,即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这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三小节,特别是“法兰西万岁”几个字,然后略加点拨,教会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于是学生认识到文章表面是写在最后一课上发生的一些悲剧性的故事,而实质上是为了表现亡了国当了奴隶的法国人民,在国破家亡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问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循循诱导,很好地注意提问的深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而品尝到亲自摘取知识之果的快乐,达到学习的目的。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 周梅环】 〖从语文教学角度谈教师的主导作用──兼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巧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活跃语文课堂〗   课改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型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解疑时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让学生自由发问,自由发问是一种完全由学生去自主发现、自由探究、自主表达的学习方式,对施教者来说,面对的难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把握,教学过程难以调控,很容易陷入一种无序、失控的状态。此时,学生常是发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此种学习状态下,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或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切磋并释疑。   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的结尾部分时,对“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句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会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此时,教师就可适时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这句话及韩麦尔先生与本文的主题有何内在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也就能理解“我”觉得韩麦尔先生高大的真正原因在于: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令我崇敬,因而内心深处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疑难问题,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解决了,这就充分体现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窃。学生心中的疑惑也就豁然开朗了。其次: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教学重难点和目标,将学生引导到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目标上,让他们有目的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学习。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实验中学 尹朝飞】〖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认知冲突的产生,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把对立的观点意见提出来争论,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积极的思维,并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进而受到人格的熏陶。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我对学生们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而有的人却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等到做了亡国奴这一天,才明白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啊!”学生听了都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 张莉瑛】〖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设置情境〗   有些文章内容难以一步到位地理解,教师如单靠讲授,只能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记答案。如何上好这样的课,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引发他们的兴趣呢?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片段设置相适的情境,让学生投入到那情境中,从而融会贯通,知此而晓彼,更好地去理解较深刻的内容。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这样设置情境:如果我们假设今天是老师给你们上最后一堂语文课,上完以后,我们就要和祖国语言告别了,那么我们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带着这样一种设身处地的心情去学习,学生参与感浓厚,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洋溢着满腔的爱国主义激情学习课文,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思想意识的一种升华。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洪溪中学 张 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要用心说话,要说真话,要诉真情〗   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要坦白,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人是假的,事也是假的。相应地,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人心者,莫于情也”,有些文章内容写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贯穿其中,那是很难吸引读者的。“斯读者能生情,必先作者心有情”这就是说,只有你吐露了真情,文章也就有了真情,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使文章产生波澜起伏,读后让人荡气回肠,流连忘返,文章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教材《最后一课》,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心理变化的描写表达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这篇文章能得到喜爱,正是有了对祖国深深眷恋之情,才会产生强烈的保家卫家之心,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斗志,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祖国。所以说贯穿文章的这种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过此文的人。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岭南学校 尹甫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构建探究学习的支架·问题性支架〗   问题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它可以呈现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构建了如下问题支架:   1、小弗朗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小说精心运用了服饰、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试找出来作出赏析。   3、小说最后,小弗朗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怎样理解“亡了国的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四个问题分别从艺术构思、写作技法、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方面为学生探究文本提供了方向。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最后一课》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最后一课》问题研究
    《最后一课》研讨与练习说明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教法提示
    《最后一课》课文朗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全方位阅读教学建议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
    《最后一课》参考图片
    都德简介
    如果都德还活着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最后一课》心理描写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给学…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后一课》对小…
    心灵成长形象升华──简论《最后一课…
    多姿多彩 铸成名篇──都德《最后一…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
    讲读《最后一课》的启迪
    《最后一课》的启示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震撼人心的一课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普法战争
    磨坊书简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最后一课》素质教育新学案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最后一课》生字注音
    《最后一课》多音字辨析
    《最后一课》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形近字辨析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最后一课》整体把握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阿尔萨斯简介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最后一课》电子教材
    郑振铎:《最后一课》
    普鲁士简介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续编
    续写《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习题精选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轻松练习
    《最后一课》同步达纲练习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片断赏析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创新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设计
    《最后一课》说课设计
    谈《最后一课》的教学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我讲《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追寻真实的阅读──《最后一课》教学…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最后一课》教学感悟
    《最后一课》教学琐谈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向韩麦尔先生学习课堂教学心理学──…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我教学生理解《最后一课》标题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