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是关键,学生是核心
官五中 张超
一堂课结束了,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来静,原因是许多我想讲的内容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讲出来,留下了诸多遗憾,当然更主要的是困惑,这里就略谈二、三。
一、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归去来兮辞》是自读课文,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层面的要求是让学生读出句内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节奏。这个层面的训练主要以范读和诵读指导为主,学生一句句、一段段地细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归去来兮辞》这种“辞”文体在断句、升降调方面的规律,从而读准节奏,读出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诵读中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文章的六字句既可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也可以3、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第二个层面是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读懂文意,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完成对文意的整体理解,从而享受诵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因为是借班上课,事先无法安排学生预习,正式上课前几分钟才见到学生,对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开始还能按自己的预设——突出以诵读为重点,用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且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诵读: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等等。后来因为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文本,在分析讲解上多用了些时间,致使后半节课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诵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忽略了教学的核心——学生;这是遗憾之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8b7b80100g4tt.html) - 文本是关键,学生是核心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_我们工作室_新浪博客
二、 关于内容的取舍
对于这篇自读课文,教学安排只有一个课时。课文导入是一个亮点,最能体现语文新、奇的特点;文体知识可增加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作家作品,能巩固已有知识,让学生很自然的从已知到未知;背景材料对理解文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对所有的问题都不愿舍去。
备课时,设计所有这些内容都一笔带过,当简则简;毕竟,舍得,舍得,要“舍”,才有所“得”。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舍弃一个内容,不愿简化一个环节,导致教学重点的突显受影响,最终淡化了文本是关键,学生是核心这一教学主旨;这是遗憾之二。
三、 支架问题
我个人认为,于一堂课而言,支架散乱是一大忌;但支架过稳也是一致命弱点,一步一步,过于重形式,就给人一种按部就班,呆板之感,这样就会缺乏课堂应有的灵动和生气。我这堂课,是不是支架稳了点?在多年的教学中,常让我困惑的是,我总是处理不好一堂课的支架。这是遗憾之三。
此外,我还有一个困惑,为什么越是精心准备的内容,留下的遗憾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