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
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一文中,陶渊明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剖析】
诗品即人品,诗歌流露的情感常常是作者内心的外化表现。作者有遗憾,有满足,有失落,有追求。但其并未空发议论,而是借妙笔点化景物来展示自己的情怀。
当陶渊明踏上归途时,诗中欣然写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舟遥遥”、“风飘飘”的情态意味着什么呢?结合上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来考虑,就不难悟出作者当时心情的愉快。“恨晨光之熹微”,诗人为什么而“恨”呢?仔细揣摩,可见诗人归家之心切。
当他归家涉园时,诗中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言及隐士居住处,诗人在这里是否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呢?一句“松菊犹存”,尽显诗人园居之情怀;“眄庭柯”“倚南窗”,写出了作者归家后的傲然自得的情怀。
接下来,诗人日涉田园,间或昂首远望,但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看似无心写出,实则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若把这两句与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生命历程联系起来看,句中的“云出岫”“鸟知还”,可以说是诗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活状态的象征。
诗人回归后,他的精神世界是否存有一种真正的“逍遥”呢?“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诗人心性高洁,风流雅致,却又与世相违。既然这样,诗人还出游求取什么呢?下文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则暗示了诗人的志向与情趣。
总之,陶渊明借助于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把自己隐归的思想和感受真实而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同时,将抒情、写景熔为一炉,相得益彰,极富感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