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 作 者 陶渊明 授课人 红霞 (根据回忆整理) 时间:2005年4月15 日 地点:外校多功能教室 学生:外校普通中学高一一班学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3 、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 4、 理清本文线索 5、 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形象 教学重点: 诵读和领悟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教学重点为诵读和领悟。)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精神饱满、大声)老师好! 师:(微笑)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中国诗人描述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桃花源”。他,是谁呢? 生:(齐声、响亮)陶渊明。 师:(微笑)是的。陶渊明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是现实的黑暗将他“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最终,他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标题。《归去来兮辞》,这里的“来”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 这里的“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创造的。汉代常把辞和赋并称。辞重言情,赋重铺陈。辞有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诗自由。辞比散文整齐,句中多用"兮"来和谐语气,表情达意。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 关于作者,同学们并不陌生,初中学过—— 生:(争先恐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师:(微笑)好!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填写作者档案。 (展示课件:幻灯片 作者档案
姓 名: 陶渊明(或陶潜 ) 字 号: 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生卒年月: 365—427 朝 代:
东晋 爱 好: 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著 作: 两类题材,一类描绘田园美景,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曲身逢迎的志趣,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一类寄予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 凭借注释,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顿,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生:(纷纷朗读,有高声、有低音)。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课文朗读中,有一个字读得不正确。“景翳翳以将入”这里的“景”应该读“影”,因为是“通假字”。 现在老师考查几个文言句式和词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幻灯片: 文言词语与句式: 1、眄庭柯以怡颜 师:“眄”mian 读三声。这句是否有词类活用的现象? 生甲:有。“怡”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颜怡,就是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师:正确。 师:2、乐琴书以消忧 生乙:乐,意动用法,以琴书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 师:3、 或棹孤舟 生丙:棹:名词活用作动词,“划”的意思。 师:4、 园日涉以成趣 生丁: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师:5、 策扶老以流憩 生(小部分):策:名词作状语。 师:“策”的本义是什么? 生:(大部分)鞭子,鞭策。 师:是鞭子,放在名词“扶老”之前,应该是? 生:名词作动词。 师:怎么解释呢? 生:(齐声):拄着。 师:(微笑):正确。6 、 复驾言兮焉求 生(三两个):复驾言兮焉求是宾语前置。 师:属于宾语前置哪一种? 生(大部分}:焉是疑问代词,这里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师(点头,微笑):很好!7、 将有事于西畴 生:(大部分)介宾后置句 师:如何讲? 生(全班):于西畴是介宾词组。 师:也可以称为状语后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