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正文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2

上学期合格率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018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已学会按要求预习课文,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已学会“摘句法”、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用回答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已学会把一件事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初步学会把长文章所写成短文。既能写具体,又能写简洁。初步学会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会用应用文“启事”。会修改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会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有的还会默写。会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根据要点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课外书。会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儿童的痛苦生活,初步树立为争光的志向。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不同层度地受到了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一)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列提纲、作文

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二)

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列提纲、作文

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或语句的正误

注意人物的言行

把人物的言行写具体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实地观察,有重点地记叙景物

听故事,说大概内容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归并段落大意)

按顺序观察,把图上的事物写具体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回答问题再连起来)

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讨论问题时讲清自己的看法

列提纲背诵课文

针对来信写复信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读训练项目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2、4、6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憎恨剥削制度,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热爱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教育学生爱惜时间、艰苦奋斗。(5)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1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2.17—

2.21

1、狼牙山五壮士     

2、草船借箭

3

3

 

2.24—

2.28

3、时光老人的礼物

□一件难忘的事(习作训练)

练习1

2

2

2

 

 

3.3—

3.7

4、太阳

5、台湾蝴蝶甲天下

3

3

 

3.10—

3.14

6、再见了,亲人

○风雨之夜(听说训练)

□     的早晨(习作训练)

3

1

2

 

3.17—

3.21

练习2

7、忆铁人

机动

2

3

1

 

 

3.24—

3.28

8、“私塾先生”

9、“我是你的儿子”

3

3

 

3.31—

4.4

□我熟悉的人(习作训练)

练习3

机动

2

2

2

 

4.7—

4.11

10、白杨

11、小音乐家杨科

机动

2

3

1

 

4.14—

4.18

12、晏子使楚

○捞月亮(听说训练)

机动

3

2

1

 

4.21—

4.25

□春游       (习作训练)   

练习4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

2

2

 

十一

4.27—

5.2

14、秦始皇兵马俑 

15、食物链饲养场

五一节放假

2

2

 

十二

5.5—

5.9

五一节放假

□农贸市场(习作训练)

练习5

2

2

 

十三

5.12—

5.16

16、两块银元

17、月光曲

3

3

 

十四

5.19—

5.23

18、五月端阳

○说说自己的看法(听说训练)

□一个     的人(习作训练) 

3

1

2

 

十五

5.26—

5.30

练习6 

19、桂林山水

机动

2

3

1

 

十六

6.2—

6.6

20、火烧云

21、古诗四首

3

3

 

十七

6.9—

6.13

□给赵老师的回信(习作训练)

练习7

机动

2

2

2

 

十八

6.16—

6.20

期末复习迎考

十九

6.23—

6.27

 

 

 

 

制订者:王蓉芳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四年下册计划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第十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读书名言集锦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学计划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科学四下教学计划和进度
    第四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古诗朗诵比赛”方案
    牛津小学英语6B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综合课程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快乐阅读”读书计划
    一年级读书活动计划
    一年级段读书活动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齐心合力抓教学   一心一意上质量
    六年级下期语文教学计划
    上半年工作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60个经典的电脑使用技巧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第九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第十册音乐教学总结
    五年级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三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二
    第二学期城西小学分部工作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英语教学总结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一年级(3)班读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英语学科工作计划
    第九册数学复习计划
    “冬季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三十小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3)、五(6)班 数学科总结
    下学期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
    利用移动图书馆开展班级共读的总结
    信息技术老师的学期总结
    开展游泳课程小结
    课题工作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和…
    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第六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小学 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
    美国保险法上“合理期待原则”评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六(4)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英语教研组总结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工作总结
    牛津小学英语6B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七册复习计划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结
    学生诵读古诗文竞赛活动小结
    倾听习惯培养计划
    校本教研总结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巷头小学语文教研计划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计划
    综合科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数学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下半年虎跃小学课外阅读工作计划
    语文组工作计划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苏教版 第六册期末复习教案
    苏教版第4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第3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第2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第1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读 书 改 变 着 我 们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