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一颗好奇心》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3.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想象与联想来创造意境。
2.借诗歌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抒写感悟。
教学难点:
如何将哲理融入诗歌写作之中。
教学创意: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大多数人都喜欢诗歌,有时候还触景生情有一种写诗的冲动;但真正认识诗歌的同学相对较少,知道怎样写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将诗歌写作教学设计得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可触可摸可感。在品味诗歌时领悟方法,从而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实施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声诵读古诗《枫桥夜泊》,继而欣赏歌曲《涛声依旧》导入,提示学生注意歌词内容;出示课件1:诗歌《枫桥夜泊》内容;播放歌曲《涛声依旧》视频;出示歌曲歌词。
导入语: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它由歌手毛宁在央视1993年春晚上演唱之后就红遍大江南北。请同学们再读歌词,看看它和那首《枫桥夜泊》有没有联系?(生答)对,其实,一首好歌的歌词就是一首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一首好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诗歌的写作,那就是“常怀一颗好奇心”
教师板书课题:常怀一颗好奇心
二、佳作赏读。
1、教师出示课件2:《春雷》(诗歌见学案)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3、请学生自由对诗歌进行品评。请学生用“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好在……”的句式作出评价。教师示例: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好在全诗自始至终使用了比喻、你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雷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先驱者的情感。
4、教师予以总体评价。
这首诗选取春雷为意象,避开其破坏力,讴歌其感召力,立意高远;选取春雷之声为“点”,通过联想与之相关的物象构筑一幅幅画面,具有图画之美,切入点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结构精巧;用第二人称呼告抒发感情,真挚热烈,又用比喻、拟人手法贯穿全诗来塑造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形象美、意境美,手法巧妙;同时注重了用韵,如“章”、“行”、“盼”,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之美。
三、教师归结诗歌写作的基本方法并指导学生课堂练笔。
过渡语:那么,在学会欣赏一首好的诗歌之后,我们该怎样学着去创作一首诗歌呢?
1、教师指明写法之一:学会想象与联想,让诗歌的内容具体可感,读者阅读之后能够在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画面或者故事,这就是诗歌的图画之美。
教师板书:想——图画美
2、以具体诗歌为例,具体解说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出示课件3:流沙河的诗歌《理想》的部分诗句;联想的几种方法——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
3、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想象能力训练。
如:看到屋舍的瓦顶,如何进行想象——可以想成妈妈的洗衣板;看到屋旁的大树轻摇——可以想象它正在搓洗自己的绿衣裳;看到天空中的白云——可以想成洗衣服时产生的白色肥皂泡……也许你正在楼上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心中却渴望出去玩,你又可以想象,天上有孩子吗?他们在干嘛呢?于是,我们可以把它写成诗句。(出示课件4,诗句内容见学案)
出示课件5:小练笔——想象能力训练。
“秋风与秋叶/正在划拳赛酒/渐渐地/风醉了, ”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然后展示,师生互评。
过渡语:除了要学会通过联想或者想象让诗歌具有图画美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在进行诗歌写作时注意的呢?
4、教师明确写法之二:要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动人,感悟要切合实际,这是诗歌意境美的一种体现;但是诗歌不同于表白,抒发感情、抒写感悟时不能过于直白,否则就算不上诗歌了,应该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情境,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
教师板书:情——情感美
出示课件6:张锋《化石吟》第六节。
明确:诗中作者将赞叹之情和“远古”的具体情境——恐龙、猛犸象、林木等结合起来,赞叹的情感就有了依托,远古的情境越是勾画得逼真、丰富,赞叹之情就越是抒发得真挚、强烈。
5、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抒情训练。
出示课件7:一次考试失败了,你心情沮丧,你如何抒情?
示例1:考试失败/我不敢对妈妈讲/只有独自/独自品尝忧伤
示例2雨帘中穿飞的燕子/如果你快乐/就请到我开着的窗前/背了我湿漉漉的心/一起去飞
教师点评:示例1中作者的感情抒写出来了,但感染力不够,因为其中没有具体的形象,读者也无法融入作者的感情里去;示例2中,我们就借助雨帘、燕子、开着的窗、湿漉漉的心等具体的形象、情境看到了作者的忧伤,是不是更能感染读者呢?
出示课件8:小练笔——将情感融入具体恰当的形象与情境中去。
表现满足、闲适之情示例: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何其芳《秋天》)
学生训练。
表现轻松、愉悦之情: &nbs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