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八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设计语文 >> 正文

 

《六国论》教案3


历史的回声
 
 
六国论》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
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
3、了解课文中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4、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侵略者的妥协政策的政治目的。
2、因为史论必须以史实为据,因而它的叙史是高度概括的,这对历史知识不足的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对话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是说宋代著名的散文大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关于苏洵,课文注释中已经有简括介绍,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在嘉祐年间,曾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 
2.“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3.苏洵的《六国论》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时弊?他在文中怎样通过评史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多媒体课件)
     1.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色彩
2.正确的读音标出
①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赂秦耶 ②暴(pù)霜露 暴(bào)秦之欲无厌 ③洎(jì)牧以镵(chán)诛 ④胜负之数(shù) 数(shǔ)吕师孟叔侄 ⑤从(cóng)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zòng)散约败
     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以辨析形似字: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赢)粮而景从 ③悉使(羸)兵负填之
     ④革灭(殆)尽之标 ⑤(怡)然自得 (贻)笑大方
     4.词语的古今义(古义见注释,仅举今义)
①六国互丧 。互,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一般不单用,常见于成语中或作合成词语素。
②思厥先祖父。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祖父——名词,父亲的父亲。
③始速祸焉。 速,迅迅,快
④至于颠覆④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4.试补出下面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在括号中),然后翻译。
①较秦之(以收贿)所得(城邑),与战胜(诸侯)而得者,(前者)其实(是后者之)百倍。 ②(诸侯)奉之弥繁,(秦)侵之愈急。 ③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抗秦之)计
     5.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
     ①赵尝五战于秦 (赵国曾经五次和秦作战。“于秦”在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语,放在谓语前。)
     ②其势弱于秦 (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语序改变同前小题。) 
三、文本研习
(一)总体把握
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生:本文属于史论中的兴亡论,一开篇就提出了“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意即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以土地赂秦。师:具体是指?
生:这指的是战国下半期内的事,此前各国诸侯相互兼并,不存在“赂秦”的问题。秦自孝公(前361年至前338年在位)以后日渐强大,开始蚕食诸侯,才出现了“赂秦”的事。但也不是各国诸侯全都采用这种策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便可以看出,赵、魏两国统治者对秦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师:试据《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说说赵魏两国对秦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生:赵采取抵抗的策略,魏则实行妥协。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赵的策略的?
生:“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师: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
生: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魏、楚三国而言。
师: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
生: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的。
师::三国赂秦而另三国不赂秦,作者却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不是以偏概全?
生:正因为有以偏概全之嫌,所以作者又提出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命题,这就变得全面了。
    师:由此可见,“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包含着两个分论点,请说说是哪两个?
生:“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
师:文中哪一段是论证“赂秦而力亏”的?
生:第2段。
师:哪一段是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
生:第3段。
师:二者的顺序能颠倒吗?
生:不能。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
师:第4段该是结论了,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积威之所劫”是什么意思?
生:长时期积累下来威势,即长期优势,这里是说“不要被敌方的长期优势所挟制”。
   师:“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是个别结论(针对六国而言)还是一般性结论?
   生:一般性结论,由此又引出第5段••••••
师:此段涉及当时北宋的历史背景,留到下节课再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现在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全文大意,可以练习背诵了。
   (二)研习第1、2段。
     1.自由诵读
①    停顿:“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    ②语气:破灭之道也(肯定判断)
③补充史实:秦灭韩为前230年,灭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燕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互丧”,先后相继灭亡。
④“率皆赂秦耶”:设问兼反问。提出此问的根据是齐、赵、燕三国未赂秦。
     ⑤“盖失……”两句,用解释语气读。
     2.分析讨论
  师:本段所提中心论点在文中是指哪句?
生:第1、6两句
 师:如果中心论点是第1句,按“预习提示”所列那样删去“非兵不利,战不善”和本段最后一句,可以吗?如果是最后一句,删去第1句,怎么样?
  生1: “非兵不利,战不善”用否定句式排除异说,保证了后一分句正面肯定的确凿性。因为事物之间联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单纯肯定“弊在赂秦”,并未排除“弊在兵不利”等其他因素。因此,中心论点应是第一句全句。
生2: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在本段实际上是论证中心论点的两个论据,它们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的受赂秦之害的角度进行论证,加强了中心论点的严密性,增强了说服力。结句“故曰”,回应首句,形似重复,实乃对中心论点的强调,使之更鲜明、突出。                      师:比较本篇提出中心论点方法与《过秦论》的不同之处。
生: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过秦论》卒章显旨,先以论据论证,然后归纳出论点。
   (三)研习第3段。
     1.指明诵读
     2.补充注释
①“秦以攻取之外”——秦在攻占土地之外。以,同“于”(让学生从旧课文中找出例子:“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中的“以”)。以,当释为“在”,课文注为“用、凭着”,误。
     ②“较秦之所得……其实亦百倍”——“较”,直贯全句。“所得”,指受赂得地。“百倍”,极言其多,不是确数。全句意即秦受赂得地为攻战得地之百倍,诸侯赂秦失地为战败失地之百倍。
     ③厥——同“其”。先秦典籍中用得较多,以后不常用。作者这里是有意用古字。
     ④“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是形象的描述。秦在六国之西,不可能“四境”而至。
     ⑤然则——承上发下语,这里用法同“然而”,跟“可是”大致相当。
     ⑥判——形声兼会意。半,物中分。
     ⑦理固宜然——按理说,本当如此,即俗语“理所当然”。
     ⑧古人云——古人,指苏代。这话是对魏安釐王说的,当时魏安釐王接二连三地以地赂秦,苏代不同意这种做法。
   &n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六国论》教案3,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项脊轩志》
    《陈情表》
    《长亭送别》
    《景泰蓝的制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说明文写作指导——观察仔细、说明准…
    《物种起源》绪论
    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边城》教案3
    我心归去
    《亡人逸事》教案5
    六国论
    《行路难(其一)》魔鬼教案
    叫三声夸克
    寻找时传祥
    第一单元写一篇游记
    16、南京大屠杀
    第二单元写一个人
    秋水
    第五单元说明事理
    第三单元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鸟啼》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六国论》教案5
    《落日》教案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
    《图片两组》教案5
    斑纹
    《我与地坛》教案5
    谈中国诗
    《祝福》教案5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5
    《氓》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
    短文两篇<<日
    想北平
    南朝诗两首
    社戏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案例
    剃光头发微
    胡同文化
    荷塘月色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绿
    敬业与乐业
    旅游资源调查
    《我的母亲》讲学稿,绝对实用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案
    学问和智慧
    勇气
    “走”与“停”写作指导及实例

    我与地坛
    古代诗歌鉴赏
    《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解读
    《报任安书》教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吴汉何尝杀妻
    学问和智慧
    “长句变短句”教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
    伟人细胞
    开场白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鄂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冰心诗四首》
    武陵春
    诗歌鉴赏秘籍
    开场白
    第六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小石潭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鸟啼教案
    芦花荡
    论美(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专题“叶”
    甜甜的泥土
    沁园春长沙
    《听听那冷雨》教案6
    讲评试题课教案
    《边城》教案5
    快乐
    《阿房宫赋》教案6
    《短歌行》教案
    《边城》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6
    《金岳霖先生》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范进中举
    《喜看稻菽千重浪
    《阿房宫赋》教案5
    《亡人逸事》教案6
    《我与地坛》教案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6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6
    《祝福》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7
    《阿房宫赋》教案7
    饮酒
    《图片两组》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图片两组》教案4
    《听听那冷雨》教案4
    《亡人逸事》教案4
    《我与地坛》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祝福》教案4
    短歌行
    吴汉何尝杀妻
    《荷塘月色》教案5
    《金岳霖先生》教案5
    阿炳在1950
    曹刿论战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秋天

    一双手
    《六国论》教案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图片两组教案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罗曼•罗兰
    第一千个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阿房宫赋》教案3
    广告多棱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高三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
    梦天堂
    >三首

    离骚
    《荷花淀》教案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4
    《荷塘月色》教案3
    大小猫洞
    灯下漫笔(节选)
    江南的冬景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落日》教案3
    《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
    《鸟啼》教案3
    说不尽的桥
    《金岳霖先生》教案3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